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走好“双减”“最后一公里”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12-17

丰富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素质。夏县新建路小学每天下午开展社团大课间活动。李宏伟 摄

“现在,孩子的书包轻了,作业少了,孩子每天回家都是歌声不断,快快乐乐的。但是回家后,我还要给他进行一天知识的回顾和测试,然后,再一起亲子阅读,互相讲故事。我觉得回家后家庭的教育很重要,只有家校合力,才能促进孩子成长……”在夏县新建路小学,学生家长陈霞对学校的“双减”很满意,并提出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我市,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各级各类义务阶段学校认真落实政策,从各自的校情、学情出发,制定出适合各校的个性化制度和温馨措施,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学习轻松,学业提升,全面发展,素质有增,这些变化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广大群众称赞这是为大家办的“教育好实事”。同时,广大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庭的教育,促进家校有力合作,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走好“双减”“最后一公里”。这种“双减”带来的家校共育喜人现象成了河东教育最美的风景线。

家长满意 措施得力

“双减”政策落地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改变引起家长的各种反应,有些人拍手称赞,有些人不适应、不理解。而又由于我市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严格规范,一些家长产生了对孩子学习效果的疑虑,家长的不安情绪影响着“双减”工作的落实。对于“双减”带来的新情况,怎么办?怎样做好家校合作工作成了各个学校的头等大事,也考量着教育人的智慧。

在落实“双减”中,我市各个学校积极应对,将“促成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合作”作为“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议、抓住时机与家长促膝谈心、有针对性地重点走访一些学生家庭等方式,耐心说明“双减”的意义、目的、内容以及学校的工作安排,引导家长全面认识政策内涵,自觉矫正育人理念中的失误,调整改进家长分工,配合学校教学作息规律,做好孩子从早到晚的学习生活安排等。通过这些工作,消除了家长的疑虑与焦虑,减小了“双减”对家庭的影响,家长从不适应到适应,到大力支持。

“原先,我对‘双减’有怀疑,因为孩子作业少了,空闲时间多了,不好管。而在校外,对孩子有影响的东西太多,担心孩子成绩下滑。现在,我放心了,学校的措施严谨精细到位。课内高效,课外活跃。如果我们家长再积极配合,对孩子的成长会更好。”垣曲县中心小学一位家长王先生说。

据了解,垣曲县中心小学为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多次组织家委会成员召开“聚焦双减,家校共育”专题活动,就家长关心的“双减”有关政策和疑惑进行了全面解读,就“全面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进行了深度诠释。该校又通过家长会的形式,真正引导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这一举措得到家长的肯定和好评。

同样在盐湖区实验中学,该校积极开展与家长的交流,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分层召开家长会,通过家校联动形成“减负”合力,让“双减”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建构起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双减”政策下,该校希望家长切实践行“家校同心、教育同行”理念,做到不减责任、不减陪伴、不减质量、不减成长,履行父母的责任,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对孩子的人生负责,守望孩子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 共育给力

“我觉得很轻松,很快乐。在学校,作业做完,可以参加社团活动,学习书法、舞蹈等。回到家按照学校的课后时间表,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夏县新建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欣怡高兴地说。

在该校,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孩子回家后有事做,让家长放心,学校老师群策群力,制作了家校共育的“新建路小学每日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指导学生课后实践。每个孩子人手一册,每天记录。通过这份实践活动指南,学校和家庭一起帮助孩子成长。

记者看到,在这个表中,安排详细,活动多样,有每日看新闻联播,有课外阅读,有家庭劳动,还有与父母交流等等,可以说是孩子一天的生活日记。在五年级学生段沛瑶同学的记录表上,她不仅记录了当天自己认为重要的新闻,还记录了自己洗碗干家务活的劳动实践。

校长解丽芳告诉记者,为了全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学校围绕全面育人,制定了详细的举措,深度学习、创新作业、课后服务全覆盖。通过学校提质增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让教育回归校园。同时,为了将“双减”政策落实延伸,他们积极做好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文章。

同样在市大运小学,学校每日的学习清单也让家长放心安心。

学生家长苏女士说,她觉得老师每天发的学习清单对家长和孩子都特别有益,既知晓了孩子每天的学习内容,又可以针对当天的学习重点,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

“双减”实施以来,市大运小学以家校协同育人促进“双减”落实。为了让这种协同真正为提升育人质量赋能,学校通过班主任工作、微信公众号、“一会两讲”(家委会、专家讲、家长讲)等多种方式与家长紧密沟通联系,积极宣传“双减”工作各项要求,严格落实“五项管理、十项举措”,引领家长理性看待孩子成长,树立科学养育观、成才观。

通过家校共育,各个学校与学生家庭共同维持孩子学习的高效和素质的拓展,孩子们也成长起来,“双减”政策也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强化和补充。

“双减”落地 多方发力

“我学会了舞蹈”“我学会了打篮球”“我学会了写软笔字”“我学会了画画”……近日,在夏县裴介镇中心校鲁因小学,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收获,幸福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农村的孩子有兴趣爱好,有些家长就将孩子送到城里的辅导机构去学。现在好了,学校开展兴趣社团培训。根据学生的需求,孩子想学啥几乎都有。”夏县裴介镇中心校校长薛毛来自信地说。

目前,鲁因小学针对课后服务共成立了5个兴趣小组和一个作业辅导班,分别为舞蹈、鼓乐、合唱、美术、篮球,指导老师均为专业老师。学校相应排出了课后服务安排表,确定了每天课后服务各班级的学生人数和负责老师,而且学生在社团学习时,学校实行人性化走班措施。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后活动,开齐开全各类课程,极大满足学生在校需求,并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专业教师成长起来,同时和校外专业机构合作,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参与课后活动,助力孩子的成长。

目前我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健康、书法、舞蹈等各类课程,每学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确保开足开齐课程学校达标率达100%。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将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后延时服务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开展足球、篮球、武术、韵律操等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充分延长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020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良率25.22%,合格率92.25%,比2019年提高0.99个百分点。

在做好课后服务活动的同时,今年以来,我市还严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无证无照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学科类培训机构总量只减不增,非学科类在未明确主管机关和审批标准前暂停审批。同时,加强收费监管,各县(市、区)全面启动“教培云”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使用。同时规范培训合同、严格收费标准。截至目前,已有272家校外培训机构被纳入系统监管,我市“教培云”业务已步入全面推广阶段,将助力我市“双减”政策见成效。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多地已经采取行动,以‘治乱、减负、防风险’为工作主线,校内校外同时发力,切实把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降下来,把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全面实现‘五育并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说。

记者手记:运城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双减”政策,合理布局建设城区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从目前来看,“双减”政策在河东大地已经落地生根,并且开花结果。“双减”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化,带来了学校欣欣向荣的景象,带来了孩子们的五彩飞扬,带来了家校合作的新气象,带来了教育发展的高质量。未来,“双减”的路还很长,这个惠及百姓的教育新实践还需要不断坚持,因此,我们所有的河东教育人要同心同力,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精神,不忘育人初心,砥砺前行,为着力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重振运城教育雄风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