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13
散文创作培训现场 王捷 摄
运城晚报讯(记者 王捷)12月11日,由运城文学院、运城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散文创作培训班开班。著名作家毕星星前来授课,为我市近40名作协会员,带来一场名为《乡土与散文》的主题讲座。
为提高我市文学创作整体水平,壮大文学创作队伍,推动我市文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运城文学院、市作协特举办此次散文创作培训班。这也是今年继文学评论培训、小说培训后的第三场培训。
开班仪式上,市作家协会主席李云峰就我市目前的散文创作现状进行了介绍,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运城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能真正沉下心来进行散文创作,用散文讲好运城故事。
毕星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临猗人,作品著有散文随笔集、长篇文化散文、长篇纪实文学等多种类型,曾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第四届赵树理文学奖、在场主义散文提名奖。其散文随笔集《坚锐的往事》《走过带伤的岁月》《走出岁月的阴影》《河槽人家》在文学界反响良好。近年来,他致力于乡村记忆散文创作,其“乡村纪事”系列、“乡村档案”系列、“乡村风景”系列,被誉为“史记风”“新史记”。
培训班上,毕星星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讲述了他的散文创作经验和体会,通过对“乡土,从故乡出发的写作”“为什么要写乡村,散文的地方性特征”“乡土散文开端和由来”“乡土散文意义的找寻”“田野调查到高头村档案”“颠覆传统的对于农村农民问题的看法和写作”等方面的讲解,用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大家,散文是最适合表达地方文化特色的文体,其和作者个人特色紧密相连。故乡作为每个人非常熟悉的地方,有一种进入写作现场的便利。乡土写作与乡土历史紧密相连,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让“记忆”从之前的一种生理功能,兼具了一种社会功能。同时,相对于“大历史”来说,“乡土”是一种重要的“小历史”,要辩证认识二者的关系,这对21世纪散文创作尤其是纪实性散文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他以自己在走访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大家拓宽对散文创作领域的探索,并指明了今后创作的方向,让前来听课的学员们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采取授课加讨论的方式进行,同时邀请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运城市文联原主席王西兰,运城市作协原副主席杨星让参加了讨论,与毕星星老师一起为大家答疑解惑。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几位老师都给予了精确回答,并对运城市目前散文创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深入生活,沉下心来,多出精品,让世界因文学而精彩。
本次培训为期两天,培训结束后,运城文学院院长姚灵芝为每位学员颁发了培训纪念证书。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