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靠创新领跑时代——中铁十七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团队小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09

这是创新者的荣耀时刻!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作为驻晋央企,中铁十七局团队参研项目荣登国家科学技术奖榜单,对他们来说,这是第6次获此殊荣。这些获奖的“明星技术”,有的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一同感受科技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魅力之光。

打破垄断

黄土灾害防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上有隧道变形塌方,下有湿陷振陷沉降,左有滑坡变形侧挤,右有河冲滑塌牵引……”这是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山区建造高铁需要面对的难题。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松软绵密的土质让建设者犯了难。西起山西吕梁,穿太行、跨黄河、绕泰山、越沂蒙,经日照直奔东海,万吨重载铁路中南铁路通道,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架起腾飞之路。回想建设过程,项目负责人至今难忘:施工管段山区地形起伏强烈、河谷地段沟深壁陡,隧道施工中粉质粘土地层中溶水大量涌出,隧道掘进如同在“软豆腐”里打洞。遇到黄土地段施工难题的还有大西、浩吉、郑西、准朔等铁路项目。

面对国内毫无经验、国外长期垄断该项技术的局面,坚韧敢闯的十七局人迎难而上,组成“产学研用”团队,开启了自主研发的探索。历经近20年持续不断的科技攻关,突破了时速250km以上的高铁“毫米级变形”无砟轨道和“30t轴重”重载铁路建造中黄土灾害感知防控的理论、设计及施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我国铁路黄土灾害防控技术标准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

每项技术的突破说起来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光彩背后离不开研发团队的艰苦付出。高铁大多以桥梁通过,深部黄土湿陷对桩摩阻力影响极大。为此,中铁十七局技术团队发明了一套深部黄土湿陷的感知系统,解决了深部湿陷信息被地表观测系统掩盖的难题,解除隐患,成功应用于山西、甘肃、陕西等多条铁路大型浸水试验,起到推广示范作用。中铁十七局参与完成的“重大工程黄土灾害机理、感知识别及防控关键技术”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树起典范

青藏铁路建造技术攀上业界“珠峰”

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代代赓续,历久弥新。无论是铁七师(中铁十七局前身)踏上高原,创造“万丈桥梁跨盐湖”的人间奇迹;还是31年后,脱下军装的十七局再上高原,攻克高原高寒地带冻土施工世界难题,将铁路修到世界最高点,十七局人一直葆有创新激情,敢为人先,敢于创造,勇于开拓,奋斗不息。

察尔汗盐湖铁路路基试验工程——我国首条盐湖筑路工程。在察尔汗盐湖厚厚的盐盖下,暗伏着难以计数的溶洞和8种不同地质结构。铁七师战士创新挤密砂桩和加密地层施工法,创造了“万丈桥梁跨盐湖”的奇迹,夺得198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二期工程面临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中铁十七局铁路建设者高擎科技的利剑,为“天路”西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攻克冻土这一地下“堡垒”,无数工程技术人员走上高原,研发了冻土湿地地基处理与路基填筑施工技术,攻克了高原高寒地带冻土施工的世界难题,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树立了中国当代重大民生工程科技创新的典范。

近70年来,中铁十七局建设者将科技大旗高高竖起,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科技创新故事层出不穷、绚丽辉煌。

开创先河

擦亮中国高铁“金名片”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创新性的代表之一,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高铁成为全球轨道交通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令人惊艳的成就离不开中国高铁研发团队不断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努力。

作为“开路先锋”,中铁十七局在高速铁路建设中依然勇当先锋。冲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从“0”到“1”的创新蝶变,中铁十七局作为参与者,见证了中国高铁的涅槃之旅。

秦沈客专,这是时速200公里以上铁路的“试验田”。六股河特大桥上,拼装架桥机来回穿梭,这是中铁十七局利用快速拼装结构技术,研制的国内首台450吨拼装式架桥机,大大提高了复杂环境架桥作业的效率,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我国高速铁路开山之作的京津城际铁路建设中,中铁十七局率先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900吨级架桥机,填补了我国高速铁路施工技术的空白,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架起中国高速铁路的首片900吨箱梁,生产出首块无砟轨道板……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技术创新的排头兵,并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颁发的“火车头奖杯”。

他们瞄准世界铁路建设高端技术,大胆技术创新,先后总结研发出900吨箱梁运架、无砟轨道板生产、铺设等20多项新技术、新材料;其中有12项获得国家技术专利,填补了我国高速铁路施工技术的空白,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从技术引进,到打造“中国品牌”,中铁十七局建设者靠为祖国、为民族争光的精神,积极自主创新,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了国外同行需要走几十年的路程,跻身于世界高速铁路施工技术的先进行列。

在此之后,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中,也凝聚了十七局建设者的智慧。他们参与建立了我国时速350公里(380)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贡献了“108米中承式钢箱拱非对称转体施工技术”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作为创新型企业,中铁十七局始终以推动中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为己任,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专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基地作用,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攻克了一批“高大难新”工程建造关键技术难题,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国家队”示范效应显著,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 

张毅 游凯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