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10-28
记者 付 炎 李丹凤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老校,盐湖区实验小学因湖而生、临湖而建,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近年来,在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的推动下,该校坚持立德树人,融合育人,使得百年老校焕发育人新活力。该校今年被评为“山西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领导班子谋发展,校园文化成体系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盐湖区实验小学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经过长期的研讨论证、实践完善,对原有校园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确立了“让儿童像鲜花般绽放”这一新的办学理念。与此同时,该校相应地制定了“花样少年”培养目标,并构建了新的课程框架,按照“花品”“花智”“花健”“花美”“花行”“花慧”六大领域,致力于把孩子们塑造成一个个具备“端品行”“乐学习”“健身心”“懂审美”“勇实践”“善思考”等六大素养的“花样少年”。
为实现校园文化与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契合衔接、一脉相承,该校结合课程体系,对应六大素养,开发了跨越全年、覆盖全校的六大校园文化节,即美德少年节、诗意双语节、精彩艺术节、快乐旅游节、体育嘉年华、未来创客节,还制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六大评价体系,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形成一个教、学、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闭环体系,让学生在节日中展风采、受教育、提素养、树理想。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奋勇争先,参与率达百分之百,获奖达1200余人次。
优美环境同维护,活动阵地润身心
校园环境建设在文明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该校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加强硬件建设,先后投资了数十万元,整修了盐文化长廊,完善了6个功能教室,增加了部分墙壁文化,更换板面40余块,增加标语、提示语60余处,将文明理念入脑、入心,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鉴于校园面积小、师生人数多的现状,学校坚持管理育人,通过采取班级管理“1234”(一声问候传真情、两块布儿搞卫生、三种姿态显精神、四种习惯助成长)制度、路队管理“三个一”(出入一条线、走成一路队、黄金一刻钟)制度和“三位一体”的护导员制度,使得全校3000余名师生快速有序出入校园,给广大师生创设一个文明、干净、安全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学校连年事故率为零,先后被评为省、市、区文明校园和运城市平安校园。
学校尤其注重打造润物无声的教育环境,“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细节能育人。当学生步入大门,经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盐文化长廊的洗礼,受名师、名著、名校、礼仪、励志等故事的熏陶,于耳濡目染中开启一段文化及心灵之旅。
思想道德全融入,教师队伍重传承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课程和活动。一是进教材,学校自主研发《韵律识字》《毛泽东诗词》等校本诵读教材6册,经孩子们天天吟诵,让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进课堂,结合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设党史融合课,充分利用每节课的前三分钟,结合学科特点,讲述红色故事,以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引导广大学子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这一举措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并被“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报道;三是进师生头脑,将文明礼仪、爱国情怀、崇德向善、拒绝诱惑等德育理念,渗透到生命教育、劳动教育、节俭教育、综合实践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多项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近年来,该校德育教育成果丰硕,涌现出金牌班主任12名,模范教师、孝顺媳妇6名,省级新时代好少年1名,在各级各类德育活动中揽获奖项300余人次。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不断打磨提高教学技能,是每一名老师的必修课。该校利用老教师较多的特点,实施“青蓝工程”,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每年举行盛大的拜师典礼,让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师徒结对,签订师徒协议,全方位零距离观察互动,老教师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同时,采用“四步磨课”法,即金牌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试水课、集体再备课和一人一节精品课,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卓越成长。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教师大会和宣传平台,开辟“身边的模范”教师故事汇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人文情怀。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该校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而且带动提升了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传承文明,润物无声。展望未来,盐湖区实验小学将矢志让儿童像鲜花般绽放,让生命如朝阳般蓬勃,在教育之路上继续踏歌前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