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10-28
记者 冯革才
雨后天晴,秋阳融融。10月17日下午,在万荣县西村改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会议室里,第四期高素质农民培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接受培训的一名药农高兴地说:“过去我们种药材就是胡种胡收哩!能卖多少钱算多少钱,没有市场竞争意识,现在通过政府引导、专家讲授、合作社培训明白了许多道理,也懂得了不少新技术。”
西村乡地处半山区,海拔高,温差大,日照长,种植中药材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2015年,改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通过几年时间的打造,社员由最初的6名发展到现在的56名,每年种植管理柴胡、黄芩、丹参、远志等中药材12000余亩,并为带动全乡乃至全县的药材产业发展,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然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合作社理事长王改英深深感到要把药材产业“这个蛋糕”做强、做大、做精,利用中药材种植加工振兴乡村,实现带动当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就必须脚踏实地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中药材行业从业人员。就在合作社筹谋前景之际,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出台了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相关政策,改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抓住了这一机遇,迅速开展培训。
自今年9月11日第一期培训班开班,到10月17日,改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完成了第四期培训,先后有300余名新型主体带头人接受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该合作社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一是让培训者学党课,让大家明白这次培训,是党和政府关注关心关爱农村农民的又一个惠民政策,是振兴乡村经济、巩固脱贫成果的一个新的举措。二是先后聘请市县26名土肥、中药材种植管理、电商营销专家,给大家详细讲解了土壤、种植、管理、贮藏、加工和营销方面的技术要领。三是足额保证课时,对于一般参培人员,采取“3+1+2”模式,即课堂学三天,田间实习1天和外出参观两天;对于新型主体带头人,采取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线上学习24个课时,线下采取“5+1+4”模式,即课堂学习5天、田间考核1天、外出参观4天。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合作社技术培训平台,把相关知识和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大家参考。四是组织大家外出参观,开阔新视界。除了带领普通培训班人员到稷山、新绛5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实地参观之外,还带领30名骨干远赴安徽亳州4个中药材科技园、高技术加工基地进行了详细参观,让大家感受到了新技术、高科技带来的经济效益。
通过培训,合作社的药农们说:“过去我们只看到眼前这一小块天空,总是满足于现状,高素质培训对我们调整种植管理思路大有帮助!”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