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一泓清水入黄河
——我市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系列报道之三·走近“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9-06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加快建设“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富民工程。

建设“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即围绕145公里的汾河(运城段)岸线,聚焦“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在狠抓“控污、清淤、增湿、覆绿、调水”的同时,对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标准,统筹建设汾河旅游公路“主体系统、慢行系统、服务系统、信息系统、景观系统”五大系统。

百亿项目,如火如荼

“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山西考察时,高度重视汾河生态环境保护。

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部署建设“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市水务局发挥部门牵头作用,协同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8个实施责任主体,以及沿汾4县(市)实际责任单位,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引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按照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我市共谋划出八大类84个项目,总投资123.96亿元。目前在建项目42个,累计完成投资17.47亿元。

水务牵头,统筹推进

作为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强化项目引领,共启动实施堤防加固、干支流生态修复治理等18个项目,总投资18.2亿元,目前完成12个,完成河道生态治理长度56公里(新绛8公里、稷山10公里、河津17公里、万荣21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0.43亿元。     

今年,该局重点推进四项工程:一是投资2400万元的万荣县三文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绛县古堆泉及文侯小流域综合治理、河津市吕梁山东片小流域综合治理等3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平方公里,目前完成投资1270万元;二是投资5.67亿元的新绛县城区段综合治理PPP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三是投资1.29亿元的河津市汾河干流堤防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计划8月份开工建设;四是投资5.5亿元的万荣县汾河入黄口生态景观及修复保护工程,目前完成护岸工程3公里,人工湿地2400亩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完成投资5000万元。

统筹推进,层层压责。该局以河长制为抓手,在全市开展河湖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压实县乡村河长责任,重点开展河湖清淤清障及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杂草、“四乱”等违法违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制度。同时,聘用54名专职巡河员巡河,实现了汾河河道巡河及管护规范化常态化。通过集中整治和河道日常管护,汾河周边环境明显改善。

“十大行动”,成果斐然

为加快示范带建设,我市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确定1名副局长和1名业务科长,负责部门职责范围内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各县(市)政府明确1名副县长、1个牵头部门,建立工作专班。要求既要加强同上级部门的对接,全力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又要认真研究解决好土地、规划、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资金落实、项目落地、工程见效。沿汾各县(市)及市直九部门围绕“十大行动”,紧盯目标任务,强化系统治理,狠抓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绿化美化明显提升。今年春季,新绛县栽植护岸林24公里,河岸边坡植草3公里;稷山县加快实施汾河城区段堤防生态护岸、堤坝两侧拦蓄林生态绿化和植被恢复、桥梁工程、南坡生态景观配套等工程;河津市积极推进堤防生态治理保护工程前期进度;万荣县完成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34公里绿化任务,完成荒坡绿化十余公里。

河道环境明显提升。明确54名巡河员巡河,实现了汾河河道巡河及管护规范化常态化。压实县乡村河长责任,在污水处理、河道疏浚清淤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堤坝硬化明显提升。新绛县三林镇公路桥改造工程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稷山县下费桥已建成并通车运行,硬化堤顶道路16公里;河津市完成堤顶道路硬化17公里。

“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初显成效。深度挖掘沿汾古堆泉流域文化、稷王文化、后土祠等文旅特色,初步实现了汾河生态治理保护与文化旅游建设有机融合;推进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初步实现了汾河生态治理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全力打造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样板工程,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新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方案目标,到2025年,汾河流域(运城段)将被打造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流域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入河水质达到地表Ⅴ类以上,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秀美风光。

“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