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8-19
□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
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样样新潮,真叫一个“嗨”;急难险重总是身先士卒,真叫一个“抢”;为村集体慷慨解囊,累计捐助3400万余元,真叫一个“舍”……
这个群众眼里的“三真书记”,就是2021年度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万荣县南张乡东苏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水朝。
“嗨”
夜幕降临,在东苏冯村“梦之苑”广场上,由两根裸眼3D灯柱、3块巨幅幕布及舞台上方数不清的光束灯构成的灯光秀盛大开启,吸引着八方来客。
借助前卫新潮的科技手段发展乡村旅游,陈水朝匠心独运,让东苏冯村率先“嗨”起来。
村里有一个外形似城堡的彩色建筑美轮美奂,这是村里的幼儿园。园里,造型优美的雪松、冬青等苗木绿意盎然,大型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样样齐全。穿过海洋和动物世界彩绘墙,步入教学楼,橡皮泥彩虹、剪纸等学生手作令人目不暇接,开放式教室、实木桌椅小凳、儿童专用盥洗池、抽水式小马桶等硬件设施十分惹人注目。
东苏冯村幼儿园目前共有学生160名,村里的寄宿制小学有本村及周边学生180名。由于设施一流、生源充足,今年撤点并校,东苏冯村得以保留。
“要干,就要最嗨”,陈水朝经手的工作,全是“最高标准”。走在东苏冯村,宽达6米的柏油路,数米高的雪松、法桐,一人高的桂树和高杆月季……错落有致的立体式绿化,“冬天有绿,夏天有香,常年有花”。2019年12月,东苏冯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抢”
曾经基础落后、产业单一、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东苏冯村,是如何走出低谷突出重围的?乡亲们说,全靠陈水朝事事抢先、处处带头。
2018年,陈水朝在该村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上提出,要“高标准”建设村容村貌,按照6米的宽度,对村里主巷道最大限度予以拓宽改造。然而,由于拆迁范围大,涉及很多人的宅基地利益,村民几乎无人响应。见此情形,陈水朝果断行动,抢先一步拆了自己的院墙。党员干部群众纷纷效仿,拆迁改造一举成功!
党员许文定记得,2018年11月的一个晚上,村里巷道正进行硬化前的铺底油作业。为保证硬化质量,陈水朝带着村里30余名党员披星戴月,逐街逐巷监工把关,直到第二天工程保质保量完工,才放心回家休息。
村民孙建臣记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水朝自掏腰包购回蔬菜,带着全村党员发放到每家每户。“村口、巷口一共有近70个监控,当时,陈书记整天守在监控前,凌晨两点前没休息过。”孙建臣说。
“舍”
“这些被风刮破、刮倒的塑料布和支架全部换掉,花多少钱我来付。”今年5月22日,站在田间地头,看着前一晚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的葡萄大棚,陈水朝仔细叮嘱村组干部。
发生寒流的那天晚上,陈水朝不在村里,得知部分村民大棚受灾后,他立刻赶回村里,挨家挨户调查灾情,并自掏腰包,给每个受损大棚补贴5000元,让农户们重建新棚。结果,不到一周的时间,东苏冯村25户37个受灾大棚焕然一新。
真心、舍得,为了村集体,作为企业家的陈水朝,搭上了太多的时间、太多的精力、太多的真金白银。
去年,陈水朝筹集资金1000万余元,新建一座5000吨仓储冷库。他跟村里约定,冷库的经营收入归村集体所有。冷库自运行以来,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百余人就业,村民增加收入达150万余元,村集体增加收入50万余元。
捐资100多万元,打了4眼深井,铺设1万多米灌管,全村3000多亩旱地变水田;出资1000多万元,建设村小学教学楼和标准化村级幼儿园,率先安装中央空调,配备了校车……20多年来,陈水朝先后捐助3400万余元,将过去一个“穷吵吵”的贫穷村发展为入户有油路、排水有管网、产业有大棚、交易有市场、服务有配套、文化有亮点、绿化有特色、养老有保障的美丽乡村、文化名村。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