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一曲英勇悲壮的英雄赞歌

​ ——大型新创蒲剧现代戏《党旗飘飘》正式首演观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03

■赵文彬

由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一团(运城市蒲剧团)新创大型革命现代戏《党旗飘飘》终于在庆祝建党百年的火红七月正式与观众见面,几经打磨,全新亮相的《党》剧让人耳目一新,观后胸中顿生豪情。该剧连演三天,场场爆满,跌宕的剧情,精湛的表演,让夏县文化中心持续回响着热烈掌声。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河东大地历来不乏仁人志士,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慷慨赴死的先贤灿若星辰,照耀了华夏史册。为了信仰,为了劳苦大众,为让日月换新天,河东这片热土上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积极投身于改天换地的革命洪流中,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英雄赞歌。

《党》剧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王焕娥这个普通农家妇女,经过革命洗礼最终成长为革命战士的真实故事,以被当地群众誉为“河东红嫂”的普通人物为切入点,绘出一幅河东中心县委书记嘉康杰、河东工农红军游击队大队长梁福才等共产党员的群像,刻画了陈大爷、梁双明等坚如磐石拥护党的群众。

1936年春,为配合红军东征,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书记嘉康杰建立起“河东工农红军游击队”。普通群众王焕娥在丈夫、游击队大队长梁福才的请求下,冒险为游击队缝制了第一面党旗。游击队连续的武装行动,飘扬的党旗搅得敌人胆战心惊。在蒋、阎匪帮的疯狂围剿中,游击队伤亡惨重。梁福才为掩护战友、保护党旗壮烈牺牲,党旗也被敌人撕毁。王焕娥咽下悲愤,又秘密绣出党旗,在年仅12岁的儿子梁双明掩护之下,将党旗交给了受伤隐蔽的嘉康杰,最后梁双明也惨遭敌人杀害。残酷的斗争现实使王焕娥明白:穷人要翻身必须跟定共产党,不怕牺牲,踏着血迹,英勇斗争。她立志入党,做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绣出更多的党旗,让党的旗帜遍插河东大地……

1952年,王焕娥作为优秀的革命志士代表应邀参加当年的国庆典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亲手绣制的一面党旗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2020年,《党》剧第一版本于国庆前夕首演,稍后的专家座谈会提出了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时任运城市蒲剧团团长的贾菊兰下决心全面修改剧本、舞美、作曲,要把《党》剧打造成精品剧目,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贾菊兰陪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任红玉专程赴并邀请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安兰参与修改。安兰与原编剧高吉林、王思恭、潘广民会商后,对原剧本予以大刀阔斧的修改。修改后的剧本更加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带戏,让观众在观戏中感受到河东大地泥土的芬芳。

改定的剧本一改过去大多数文艺作品表现英雄人物的惯常模式,给予角色足够的人文关怀,重点突出共产党人信仰坚定、为革命事业无畏献身的高尚情怀,同时让观众感受到人物情感的真切流露。几经再造的剧本思路更明晰,主线更清晰,铺陈更合理,更适合演员发挥。

排导上,数次与运城市蒲剧团合作、对蒲剧团各位演员基本情况熟知的中国戏曲学院知名导演席凯再度加盟,与宋纪刚、程小荣联合指导该剧。席凯运用目前戏剧界最前沿的排导理念、排导手法,充分发挥每位演员的特长,让《党》剧表现更顺畅,观赏性更强。

音乐,可以说是一部戏的灵魂,为这部戏作曲、配器的程小亭、张志勇两位老师,根据各位演员的实际情况精心打磨,反复推敲,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唱腔,最大限度展示了蒲剧的音乐魅力。

剧中“河东红嫂”王焕娥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贾菊兰饰演。贾菊兰以精湛的演技、饱满的唱腔,把人民群众心中的女英雄活现于一方舞台,在丈夫、儿子相继牺牲后,大段的唱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表达对党的坚定信仰时,又铿锵有力,富于艺术张力。单就唱腔而言,贾菊兰无愧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殊荣。

有些戏迷不喜欢看现代戏,究其原因,是他们认为现代戏太过随意,纯粹是在讲故事,不能够很好地展现戏剧的“四功五法”等程式化表现手法。没有了戏曲特有的程式化东西的现代戏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失去了戏曲的精髓。贾菊兰告诉笔者:“其实演好现代戏比演好古装戏要难很多,一部好的现代戏要求演员把学到的戏剧基本功消化、升华,于举手投足间展示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在与儿子梁双明大雨中荒野寻夫以及为嘉康杰送饭一场中,贾菊兰与郭睿楠在空阔的舞台上,把戏曲特征与剧情完美融合,有机渗入,用“四功五法”深化剧情,丰富了舞台元素,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冲击,经典诠释了方寸舞台演绎世间百事的独特戏曲艺术魅力。

剧中嘉康杰的扮演者褚晓丹,梁福才的扮演者安亮,防共保卫团团长吴继祖的扮演者蔡宁,小双明的扮演者郭睿楠、叛徒刘金山的扮演者王安武等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可圈可点。值得一提的是,剧中革命群众陈大爷由老戏骨仇希勤扮演,戏份不多,却极见功力。

在举国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一团排演的这台《党旗飘飘》,无疑为运城的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学习教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