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7-30
□张广英
曹植才华出众。南北朝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这就是“才高八斗”这一成语的出处。
甄氏饱读诗书,被家人称为“女博士”。相传《塘上行》一诗为她所作,其中写道:“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从这首诗来看,她的水平不逊于建安七子。
这样的佳人才子,一个惨遭赐死,一个郁郁而终。唐代时,很多文人同情他们的遭遇,认为曹植的《洛神赋》是因思念甄氏而作。中唐洛阳诗人元稹就说:“班女恩移赵,思王赋感甄。”
李商隐更是为他们的命运感伤,认为如果不是灌均告密,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二人也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他在咏曹植的《东阿王》一诗中写道:“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在《涉洛川》一诗中,李商隐进一步写道:“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
在李商隐看来,曹植笔下的洛神宓妃就是甄氏。他们既有“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的无尽缠绵,又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刻骨相思。至于《洛神赋》中那种人神相隔、爱而不得的怅惘,倒是淡多了。
在唐人的诗中,曹植与甄氏的故事一步步被“坐实”。(《洛阳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