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下)

改变生活方式 干预非病毒性肝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7-29

□作者 运城市第二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朱立冬

□审核 运城市第二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卫志干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以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炎为代表的非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升高,但因其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疏于防治,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酒肝 ——喝酒引起的肝脏损伤

酒精性肝病也称为酒肝,患病率为0.50%~8.55%,其中40岁~49岁人群酒精性肝病患病率最高,达到10%以上。酒精性肝损伤形成因素较多,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饮酒方式、酒精度数、遗传因素等。

酒精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阈值,即达到一定的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大大增加肝损伤风险。酒精度数越高,肝损伤风险越大,空腹饮酒较进餐后饮酒更易造成肝损伤。与男性相比,女性对酒精的肝毒性更敏感,更易引起酒精性肝病。肝炎病毒感染与饮酒对肝脏损伤有协同作用,在乙肝、丙肝基础上饮酒,或者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乙肝、丙肝,都可加速肝病进展。酒精性肝病与饮酒有着密切关系,不饮酒或长期坚持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病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措施。此外,积极治疗其他肝病、合理锻炼、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降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率。

 脂肪肝 ——肝内脂肪蓄积太多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早期难以被发现,我国约有25%的成人患有脂肪肝,其中10%~20%的人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在脂肪性肝炎患者中,15%~25%的人会因为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定期体检有利于发现肝脏早期的危险信号,并及时防治。而要避免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改变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治疗措施。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运动、降低体重、戒酒戒烟等方法,多数与肥胖和饮酒相关的脂肪肝患者可以完全康复。若已发展至肝炎阶段或同时出现“三高”问题,则要在此基础上配合相关药物治疗。

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少吃油腻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适当运动,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药肝 ——乱用药造成的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简称为药肝,主要是药物及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伤,现如今市面上的药物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据报道,传统中药占药物性肝损伤的23%,抗感染药占16%,抗肿瘤药物占15%等,肝脏是人体代谢药物的唯一器官,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要经过肝脏代谢。所以,肝脏受到药物损伤的机会很大。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吃药如同“家常便饭”,还有许多慢性患者,未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自行使用保健品,这些药物、保健品往往对肝脏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下来会出现肝损伤,甚至出现肝硬化、肝癌。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最好的预防是不要乱用药,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比如结核、肿瘤、糖尿病等,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乏力、恶心、厌油腻等症状,及时向医生反映,检查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非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改变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不滥用药物,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