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防范政治风险的百年历程及启迪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7-2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政治风险抗争史。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成功战胜了各种政治风险,才带领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进入新时代,风险挑战不断增多,发展稳定任务更为艰巨。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全面把握防范政治风险的三重意义

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不断壮大。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诸多政治安全风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一口气列举了党可能遭遇的“十七条困难”,提出“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正是因为党充分预见了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才能有力地应变局、平风波、化危机。防范政治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和实践意义。

第一,防范政治安全风险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政党防范政治风险要以干部素养培育为切入点。他们特别强调干部理论素养、宣传素养等在政治风险防范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切入,指出正是由于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才为政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根基。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防范政治风险还要在政治层面上构筑坚实的体制保障体系,这是在建立无产阶级民主法治体系上来实现的。

第二,防范政治安全风险是应对新时代各种风险挑战的急迫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防范化解政治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严峻复杂,国内国际各种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安全是实现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明确部署。新时代,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化解重大风险。

第三,防范政治安全风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应有之义。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各种风险都要防范,尤其是要重点防范可能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要重点关注政治安全风险。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是充满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必须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时刻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积极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认识政治安全风险的多维特征

防范政治风险,首先要对政治风险进行科学的界定和特点分析。所谓政治风险,就是指政党在革命和执政过程中遇到的可能危及其领导和统治地位的各类政治因素的总和。政治的根本问题就是政权问题,是事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

政治风险具有潜在性。政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当政治风险背后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政治风险就会发生质变,爆发政治危机。我们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风险矛盾化解在萌芽之时。

政治风险具有传导性。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政治风险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引起其他多种政治风险,政治领域可能会传导到其他领域,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政治风险具有交织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政治风险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是多种政治安全风险的矛盾集合。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准确认识各种风险的表现形式,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切实把握防范政治风险主要着力点

政治风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行家里手,要始终掌握防范政治风险的主动权和切入点,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拆弹,从而有效化解危机、掌控局势。

首先,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归根到底是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保持高度清醒、时刻警觉,提高政治风险防范能力。

其次,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

突发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人民的安全需求不断增长。面对这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在这“七种能力”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就是应急处突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应急处突的理论素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要论述,同时要积累应急处突专业知识,重点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知识,不断强化应急处突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练就应急处突的过硬本领。在日常工作中,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责任监督,将风险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要临危不惧、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要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切实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

再次,要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紧密结合应对风险实践,查找工作和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及时予以完善”。自2003年“非典”之后,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这是我国应急管理法制化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8年我国组建应急管理部,进一步优化了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从体制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重救轻防、重短轻长、各管一段、资源分散等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各项政治风险防控工作。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提高防范重大风险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

我们党一路走来,已经成功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更要未雨绸缪,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政治风险的能力,以优异成绩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雷苏睿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