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王仁君:把人物的真情实感 注入角色中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7-13

自7月1日上映以来,《1921》票房已突破4亿元,赢得了业界与观众的一致好评。片中,王仁君饰演的青年毛泽东是一大亮点,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在上海“洗衣房工读互助”“奔跑在南京路”等几段戏尤为精彩。王仁君表示:“我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能够把自己体悟到的毛泽东的心境、智慧的光芒,以及他成长的过程,全面呈现给现在的年轻观众,让大家感受到这位人民领袖青春风华正茂的状态。”

抛弃标签化 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继2019年上映的《古田军号》后,《1921》是王仁君第二次在银幕上塑造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他说:“一个青年演员去饰演伟人形象,我觉得是特别大的荣耀,同样也面临着挑战。因为我扮演的是所有中国人心目中一位伟岸、光辉的人物,大家会拿着放大镜去检验和审视我的表演是否符合他们心中的形象,这对我来讲有非常大的压力。进组后,黄建新导演给了我一个‘大礼包’,里面是有关毛泽东的各种文字视频资料。他告诉我,《1921》这部影片里展现的是毛泽东的青年时代,不能带入人物成熟后的心境,而是要突出他当年思想上的突破,以及成长的经历。在塑造角色的时候,一定要抛弃人物的标签化、概念化、程式化,要把人物的真情实感注入角色中,去体验他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几个段落的情绪堆积 形成立体的人物形象

片中,青年毛泽东奔跑的几段戏颇为感人。王仁君介绍:“我觉得导演安排的那几段戏很精彩,毛泽东从南京路跑向外滩那段让人印象深刻。毛泽东从李达家出来,因为聊起了国家的复兴,心里很兴奋。他在街头看到法国人高唱《马赛曲》庆祝他们的国庆日,跟着庆祝的人群来到法国领事馆前,却被粗暴地推搡出来。站在围栏外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国人仰望头顶上绽放的烟花,深知这份热闹景象并不属于中国人。作为一个青年人,他把自己的境遇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这是他奔跑的源起。影片在展现毛泽东奔跑的同时,闪回了他反对封建家长制的打骂,再到他抵制日货反对帝国主义倾销,最后到他跟恋人畅想理想,为了理想去奋斗,这是一个非常连贯的情绪表达方式。几个段落的情绪堆积,最后形成了立体的人物形象。”

两次扮演青年毛泽东形象 压力层层递增

两次扮演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不仅让王仁君更为深刻地领悟到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且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感染。他说:“几周前我在上海电影节参加活动时,住的酒店离外滩很近,外滩有一座钟楼,会定点敲钟,敲钟时会响起《东方红》的乐曲。每当那个乐曲响起,不论几点,我都会醒来,感觉这段乐曲和我有关联。演完《古田军号》,再演《1921》,我觉得这个压力是层层递增的,对人物的理解也逐渐增强。这个过程中,毛泽东的精神世界在我身上的烙印越来越深。当我不断去了解他的时候,就越敬佩他,敬仰他。”

(《天津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