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7-10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幸福快乐。在当今的环境下,孩子的成绩关乎将来就读的大学与事业发展,家长自然而然将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好的成绩、好的发展并不等于人生的幸福。
□边玉芳
社交让孩子快乐
在影响孩子幸福快乐的因素中,学业、成绩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父母尤其要注意的是,社交能力差是孩子幸福之路的第一阻碍。
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交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曾有研究者邀请350名11岁~17岁青少年填写社交能力评估量表,计算出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得分。结果发现,对自己的社交能力评分较低的那些孩子,表现出了更多的抑郁症状。
原来,社交能力能让孩子与他人有效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与需求。与人清楚交流的能力,能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交流,从而帮助孩子有效地解决矛盾。孩子如果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就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遇到困难时能够有效地与父母、老师和朋友交流,获得帮助与安慰。社交能力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状况,社交能力差的孩子,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帮助较少,不利于消除抑郁的因素。
社交能力与学习是否完全不相关?答案是否定的。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在班级里有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尤其随着年级升高,孩子遇到学业困难时更倾向于向同伴求助。因此,社交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得到他人在学业上的帮助,而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则反之,其较差的人际状况也会对孩子造成困扰,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学业成绩。社交能力不仅能使孩子得到幸福快乐,减少抑郁的可能性,还能促进孩子的学业发展。
家长要以身作则
鼓励社交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聊天、出去玩。良好的社交对孩子成长的促进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小学时孩子周围更多是玩伴;初中时期,孩子会和同伴分享很多故事,发展深厚的友谊;而到了高中时期,同伴会给予孩子包括学业上的多方面支持。
教授技能 家长可以适当地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比如教会孩子在交往中要懂礼貌、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等,使孩子成为同伴中受欢迎的人。但家长要少干涉孩子们的相处过程,有时候孩子自有独特的交往智慧,大人的方式不一定适用。
共同进步 家长要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给孩子做榜样。比如可以多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人,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这样不仅能提升孩子的社交信心,也能让孩子学会去欣赏别的孩子,多从内心去赞美他人,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好感。
重视陪伴 研究者发现,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方式来影响孩子在社交时的抑郁症状。这就要求家长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出游、玩耍。
正视矛盾 孩子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习得的社交方式,也会影响他的人际交流信心。亲子间发生矛盾时,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拒绝、争吵等,遇到问题,尽量心平气和地分析原因,对事不对人。亲子冲突得到正确而有效的解决,也会激发孩子在社交的过程中,使用与父母沟通的方式解决矛盾。
(《家庭与生活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