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有理由爱上一块温良的土布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7-07

□李卫红

把“温良”一词披挂在一种有年代感的手工织物上,应该是妥帖的。

土布也称为粗布,一种纯棉纺织品,由手工织作而成。

老家在晋南,临靠黄河的一个农业小城,那里盛产北方农村特有的大部分粮食作物,还有棉花。

在那个乡村遍布、以耕作土地为主要地貌的黄河中段农业小城,棉花是被普遍种植的一种农作物。曾经在大片大片的田野里、在黄河滩涂的湿地上,摇曳着朵朵莹白的、毛茸茸的棉花,它属于农家一年里秋收时节的应季收获。

常常会惊叹数千年来农历和农时对农事稼穑的精准布局以及巧夺天工般的度量。在四季轮廓清透的北方,春分时节的播种;清明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各种果树那五颜六色的花朵在田野里漫天吐芳;五黄六月的热烈,会有麦子的成熟和热腾腾的收割,炽热的骄阳和盛夏的熏风,极适合扬场、晾晒刚收割的麦粒。而秋分到了,秋风乍起,天气变得凉爽,农田也渐渐寂静。需要准备纳寒的织物了,念头在乡间巧妇的心里阵阵泛起,就像还蛰伏在田间、垄埂的草虫,感知即将到来的深秋和初冬,为那份薄雾寒凉而提振精气的声声鸣啾。

此时,棉桃早已由青翠递进地转色为黑紫,且像是一夜之间就迫不及待地完成了破壳而出,绽放。每一个棉桃里都并蒂开放着三、四朵浑圆的小朵棉花。棉花终于长成了,棉田里细细的棉枝被秋风伴着不时地转圈摆动,一眼望去,成片成片雪白的花海,像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簇簇白云。蓝天和白云之海相连,黄土高原的阵风从泥土和云海间掠过,开启了棉花们欢呼雀跃般的合奏,这是黄河岸边绝美的秋分之色,置身其中,会有一番长久的深呼吸,一番不能自已的陶醉,一番止不住的屏息惊叹!

而摘棉,却是一种甚苦而持久的劳作,对体力和韧性都是极大的考验。初秋的日光虽没有炎夏的毒辣,但依然有炙烤般的热,行进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茫茫云海里,要想不被落得太远,必须两手不停地把一朵朵棉花快速而精准地揪下,放在随身用土布织就的大布袋里。一双手的着力点必须是恰如其分的,力欠或者重了都会影响到一大朵棉花的完整度。标准的摘棉是需要用些许巧劲的,手型略带顺时针回旋,然后用力一揪,一次就必须将一个棉桃里的三小朵棉花摘得干干净净,棉桃上已看不到残留的丝丝絮絮。如果摘下来的每一朵棉花都是浑圆齐整的,接下来的纺线就会顺畅许多了。

如此这般的手工摘棉劳作,在每一个采棉季,在每一块棉花大田里,都是要重复成千上万次的,而从数朵棉花演变为一块纯棉土布,还有一段漫长的纺织过程。

棉花全部摘完了,先得一番晾晒,然后过轧花机脱籽除尘,接下来用弹花机进行弹棉,把一堆堆散乱的棉花弹成一片片薄厚均匀的整片棉胎,再用一根细直硬实的高粱秆把棉胎搓成一条条筷子长短的捻子,一个标准的棉花捻子是长度对等、粗细均匀的。一轮从棉田转场乡舍的收整打理,一朵朵棉花转身为一块土布的一番初始工序,至此方告完结。

接下来就要开始纺线了。

乡间的纺车,大都与其它农具一起,被搁放在农院的角房一隅,这里一年四季都阴凉。纺车在角落里安静伫立了一个夏季,把它擦拭干净,放在院子的树荫下,或者门楼的那一小片阴凉地。席地而坐,端出一筐整齐摆放的洁净雪白的棉花捻子,此刻,乡间的四隅,村落的大小庭院,纺车的嗡嗡声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

和在棉海中行进穿梭的韧性摘棉不同,纺线更需要经久磨炼的功力和技巧,左手中的条条棉捻子在右手不停摇转的纺车牵引吸噬下,似细水长流般渐渐细化为一股匀称的白棉线。纺线的力道一定得是匀称和缓的,不疾不徐又恰到好处,手劲稍重捻子就会戛然断为两半,而纺车摇得过快或是过慢,也会影响到棉捻的成线顺畅程度。

总有那些被乡村时光浸染、历经长年农事训练的乡间巧妇们,在一春一夏一秋的艰辛劳作之后,得以稍息下来,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把院门打开,把纺车聚放门楼下,三个、五个聚拢在一起,边轻快地纺着线,边开心地拉家常说笑着,纺线对于她们而言,已算是轻微的乡村劳动了。秋天里,有带着乡间青草和泥土味道的风从门楼飘进,拂过她们长年在田间劳作被晒得通红的面颊,穿过光洁的发丝,欢声笑语不时地漾起,她们在享受着一年四季难得的惬意时光。

线纺好后还需要拐线、染色、给棉线上浆,把棉线泡在比例匀称的小麦面粉糊浆里反复揉搓,这样上浆出来的棉线在织布的时候可以更牢固,不会轻易断了。

棉线晾干后还需要经过绕线、拉线、穿线、卷线,然后是缠穗,把经过各种初加工的工序后变得齐整、顺畅、光滑的棉线,均匀地码在一个个类似棒槌的竹穗上,最后,就可以在织布机上左右开弓地织布了。一个能干的乡村巧妇,辛勤一天,是可以织出三丈土布的。

一块手工织就的土布,它的质地是温良的。

土布的表面密布着凹凸的颗粒,像极了南方的苎麻,手掌轻抚过去,有微微的涩感,好似来自田野的迎面触碰,告知你它的出处。它不似绫罗绸缎的光艳、华贵,也没有了它们的冰冷、距离。

土布是有温度的,在细细摩挲之后,在全身放松地平躺在一块土布铺就的床榻之上,在完全和它相融之后,细细感知它那浓郁的粗粝和质朴,慢慢地,会感觉到一种好似来自原野泥土的醇厚、亲近。来自于一朵朵棉花随风摇曳的茸萌,似月夜下的黄河缓缓流淌到两岸的阵波,这重重触感渐渐复合成一种家乡村院的景象,好似看到清晨农家庭院渐渐升起的炊烟,院墙四周还带着露珠的小草和鸣啾的青虫。那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落,院舍一角堆满的枝枝杈杈的柴火,土灶里正在热烈燃烧的炉火,灶台上那一大锅弥漫着新麦香气的面馍馍,那四处升腾的滚热蒸汽,这一切,像不像环绕我们多年,已经远去却时常在梦中浮现的家园亲情?

这年少时无比熟稔的场景,和那些早已被世事阻隔、置换的家乡记忆,在时光荏苒的今天,被一块泛着温良、泥土气息的土布,悠悠唤醒。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