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美丽运城建设风生水起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6-26

记者 王文军

盛夏时节,黄河临猗段岸边土崖上的绿化带整齐划一,与崖下奔流的黄河水相映生辉,构成一幅美丽的绿色生态画卷。

永济伍姓湖湿地公园,草木葱茏,波平如镜,远处的中条山倒映在碧波之中,山水相连,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盐湖区蚕坊村一带,今春栽植的白皮松、国槐、皂角等树木茁壮成长,南山百公里绿廊建设工程成效显著,绿色正成为中条山山麓的底色。

……

这是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闪光注解。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民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牵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美丽运城建设风生水起、日新月异。

深谋远虑,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5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夏季攻势”动员大会,强调,要利用5月至9月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段,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足提前量,攻克影响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拔出久治不愈的污染病根,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打好主动仗的一个生动缩影。

生态兴则文明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系列重大部署,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感知和理解,切实增强了学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化顶层设计,围绕贯彻省委、省政府“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决策部署,在全省率先启动编制《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科学编制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方案》《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明确了“控污、清淤、增湿、绿岸、调水”五大工作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湖治理”要求,科学编制盐湖、伍姓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提出了把盐湖打造成“三晋明珠、华夏母亲湖、池盐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把伍姓湖打造成“三晋碧水源、鸟类栖息地、伍姓文化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定位;围绕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规划建设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5条绿色走廊。

——强化组织领导,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和现场推进会等会议,对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等,进行认真研究和缜密部署。特别是2020年4月成立了市委书记丁小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储祥好任双主任的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并延伸至县乡两级,形成了组织架构的“四梁八柱”;制定《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加强属地管理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硬性约束,明确44个单位工作职责,健全调度、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

——强化立法保障,坚持用法治化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近年来,市人大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运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运城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运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加快构建环境保护“四梁八柱”法规框架,不断加大依法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力度,促进一批环保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全市生态环保总体态势、发展方式与动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发生了积极变化。

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举措的全力实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压减焦化产能任务全部完成,空气综合指数下降9.6%,PM2.5浓度下降6.6%,中心城区优良天数增加44天;全面取缔黄河、汾河干流沿岸1公里内的污染企业,7个国考、4个省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完成废弃矿山修复治理5400余亩,造林绿化32.1万亩,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聚焦重点难点,保护与修复齐头并进,着力补齐一块块生态短板

2020年9月底,具有4000多年开发历史的盐湖,迎来其漫长生命期的一次重要转型,开启了“退盐还湖”“还湖于民”的生态修复工作。与此同时,开展周边的山体、林湖修复工作,包括560亩盐湖北坡绿化、4800亩荒滩绿化、3000亩盐湖南北两岸湿地绿化、400余亩废弃矿山治理恢复等,盐湖正在还原本来面貌。

这一历史性举措的背后,彰显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保护与修复和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紧密结合,着力补齐一块块生态短板。

——强力推进重大生态系统修复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拆违、治污、清淤、绿化、增湿、添景”一体推进。2020年,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中“十大生态保护工程”,已开工87个,完成投资68亿元;冻结42个影响山体生态的备案风电项目,停止新批建筑石料矿山,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行为,修复治理废弃矿山5400余亩;开展“绿满运城”行动,统筹绿化美化彩化财化,造林32.1万亩,超过省定任务42.3个百分点,中心城市5个高速路口完成绿化提升改造,打造了城市窗口新形象。

——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治理,坚持“控煤、治污、管车、降尘”四管齐下,综合施策、精准治污,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2020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6、下降9.6%,优良天数242天、增加44天;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完成60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启动稷山、河津两个污染地块治理和修复试点项目,完成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7%。

——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百日攻坚、爱国卫生运动季等行动。仅2020年,全市就清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垃圾94.85万吨,新改造农村户厕4.48万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配套率达97.5%。

一切成就,都是过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向全市人民释放出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强烈信号:要筑牢绿色发展底线,践行“两山”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运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久久为功,接续用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运城篇章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水波荡漾、芦苇轻摇、凉风习习……环境曾经一度恶化的伍姓湖,随着近年来一系列修复和治理项目的实施,重现了“湖波泮淼不知远,澄作汪汪千顷波”的全新风采。

年近六旬的永济市市民侯波从小就生活在伍姓湖边上,亲眼见证了湖水的萎缩与恢复。

“小时候,伍姓湖水面比现在还大,到了夏天荷花多的望不到边,后来环境恶化,水越来越少,渐渐成为臭水湖,周围几乎没草了,鱼、鸟也不见了。”侯玉广告诉记者,如今生态好了,水面逐渐恢复了,鸟和鱼也都回来了。

栖居在青山碧水之间,是人们共同的心愿。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挑战重重、压力巨大、矛盾突出,还有不少难关要过、硬骨头要啃、顽瘴痼疾要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

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

——将“守护修复绿水青山向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将“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修复和保护取得重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高水平建成美丽运城”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

——设专篇对“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描绘秀美河东新画卷”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明确要求以“十大生态保护工程”为主抓手,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运城,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书写辉煌。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运城也不例外。

我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政府报告明确提出:

——加快黄河干支流生态廊道建设。统筹河道水域、岸线、滩涂生态建设,以黄河干流、汾河、涑水河为主体,加快构建黄河干支流生态廊道系统。

——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做好“三河两山三湖”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官道河、姚暹渠禹都段、鸭子池、干河生态整治,启动实施南山裸露山体生态修复,还河东大地碧水清波和巍巍中条。

——全面加强耕地保护。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刚性约束作用,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多措并举打好“三大保卫战”。推动集中供热、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和餐饮油烟排放专项整治,全力甩掉PM2.5浓度排名靠后的帽子,优良天数比例完成省考核目标。

——深入开展城乡国土绿化。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绿满运城”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坚持绿化彩化财化相结合,深入开展黄河汾河沿岸、中条山北麓、废弃露天矿山绿化,完成植树造林16.7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6.9万亩。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做好报废汽车、废钢、废铝等回收工作,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力争实现公共机构全覆盖,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对美丽运城建设至关重要。

新任务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运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还在继续,步履愈加坚定、思路愈加清晰。

脚踏实地、迎难而上,我们一定能够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气势恢宏的绿色发展画卷必将在河东大地上铺展得更加广阔、更加灵动。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