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6-25
■记者 郑 菲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遮阳伞、防晒衣、太阳镜,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在夏季外出时的主要“装备”。但仍有不少人认为防晒不重要,即使烈日当头,也不采取任何防晒措施。那么,到底要不要防晒?如何正确防晒?市面上的防晒产品该如何选择?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医生梁雁。
夏季防晒要重视
一到夏季,市民卫女士的胳膊就会出现许多疹子,由于比较痒,被挠出不少口子,既不舒服也影响美观,令卫女士苦不堪言。
“之前看过医生,说是对光过敏,一晒太阳,就很容易红肿起疹子,以前不怕晒,觉得最多也就是被晒黑,没想到会损害皮肤,现在只要外出我都会穿好防晒衣,打上遮阳伞,做好防晒措施。”卫女士告诉记者。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光敏感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梁雁说:“对于日光过敏的患者,如多形性日光疹,主要是要做好防晒,如果情况较严重,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来用药。”
夏季高温炎热,紫外线强,在许多人眼里,不防晒只是会被晒黑,殊不知,强烈的紫外线会严重影响皮肤健康。
梁雁说:“如果不注意防晒,很容易被晒伤。晒伤是皮肤经过暴晒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暴露部位的红斑,甚至水疱,可有烧灼感、刺痛感等不适。不防晒容易出现色斑和皮肤老化。暴露在紫外线下,皮肤的黑色素细胞活性会被激发,皮肤会形成更多黑色素细胞来抵抗紫外线的伤害,从而使得皮肤变黑,甚至产生色斑,而且紫外线会损伤胶原纤维,加速皮肤衰老,长期被晒,会出现皱纹、皮肤松弛、干燥粗糙等现象。另外,阳光还会引起皮肤过敏,导致皮肤出现丘疹、水肿、水疱等,比如多形性日光疹、光化性皮炎,最严重的是长期在日光的刺激下,可能会使皮肤癌变,如黑色素瘤等。”
防晒误区要避免
不出门不用防晒;防晒霜一天涂一次就行;皮肤白晒不黑的人不用防晒;阴天不需要防晒……在许多人的防晒观念中,依旧存在不少误区。而这些误区也进一步导致了人们防晒没有效果或者皮肤受损、老化。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防晒误区?
梁雁介绍,防晒霜一天涂一次。涂防晒霜可以防止皮肤受紫外线损伤,但是再好的防晒霜涂一次也不能保持一整天。涂防晒霜就像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道紫外线吞噬屏障,吸收并中和紫外线,以免进入皮肤内层,它吸收紫外线后自身也会损耗。一般情况下,防晒霜需每2小时—3小时补抹一次。如果是在烈日下暴晒时间久,则要每隔60分钟—90分钟补充涂抹,以保证防晒效果。
室内不用防晒。许多人认为只要不外出,待在室内就不需要防晒。研究表明,玻璃能挡住中波紫外线(UVB),却挡不住长波紫外线(UVA)。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皮肤上超过10分钟,也可能会灼伤皮肤。另外,紫外线可通过空气折射,从不同角度对皮肤造成伤害。
阴天不需要防晒。紫外线能穿透皮肤的表层到达真皮浅层,造成皮肤老化、色素沉着,一年四季都会有紫外线,即使是阴天也会有紫外线,需要做好防晒。其实并不是只有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才需要涂抹防晒霜,在阴天或者是冬天即使阳光不强烈时也需要做好防晒。
皮肤白不需要防晒。许多人以为皮肤白皙的人不容易晒黑,即使晒黑了也很容易变白,因此不需要防晒,这是错误的。其实皮肤越白嫩的人越要注意防晒,因为肤色浅的人对光比较敏感,更容易晒伤。
防晒会阻碍人体吸收钙。晒太阳可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许多人就不愿防晒。然而,日常只需要短时间接受日晒就足够我们体内钙的吸收,况且即使涂了防晒霜,皮肤仍可接受阳光照射。
防晒霜要正确用
在众多防晒产品中,防晒霜是基础的防晒产品,也是使用较多的防晒物品。然而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防晒霜该如何选择?防晒霜要怎么用才最有效?
防晒霜分为物理防晒霜和化学防晒霜。其中物理防晒霜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它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保护膜,使紫外线无法穿透皮肤表面。化学防晒霜主要成分是二苯酮、水杨酸乙基己酯,能吸收紫外线,使其转化为其他能量来防晒。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防晒霜会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被氧化,防晒效果降低。
防晒霜的瓶体上通常会标注SPF和PA指数两个标识。梁雁告诉记者:“SPF值代表了防晒产品保护皮肤不被晒伤的能力,数值越大,表明防晒效果越强,如SPF为15,那么理论上,涂抹这种防晒产品后,可以在太阳下停留150分钟而皮肤不被晒伤。PA代表保护皮肤晒黑的能力,它以‘+’的形式表现。‘+’越多,代表等级越高,代表防晒黑的能力越强。”
SPF值和PA指数并非越高越好。梁雁建议,要依据情况合理选择。比如阴天或者树荫下的室外活动,可以选择SPF15—25/PA+—++;直接在阳光下活动,选择SPF25—30/PA++—+++;雪山、海滩、高原等高强度UV环境,或春末、夏季阳光下活动,使用SPF50+/PA++++;如活动涉及出汗或水下工作,应选择防水功能的防晒产品。
“防晒霜的使用也非常重要。一般在出门前20分钟涂抹防晒产品,每隔2小时—3小时重复涂抹一次。”梁雁说,“另外,对于患有皮肤病的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防晒产品。一般情况下,首先选择衣帽等遮挡性防晒,对光线导致的皮肤病,要严格防晒,曝光部位都应该选择防晒产品。敏感性皮肤疾病,先在耳后皮肤试验性用一点,无皮肤发红等过敏反应才可使用该防晒剂。对于痘痘肌肤,可以选择清爽、渗透性较好的防晒产品,对于有破溃的皮肤,最好暂时不用防晒产品,或尽量选择物理防晒。”
防晒方法要科学
烈日炎炎,夏天的太阳很容易晒伤皮肤,超强的紫外线也会伤害皮肤,加速皮肤衰老,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发现不少人对哪个时间段紫外线最强、防晒产品怎么选择等并不了解,防晒措施也做不到位。
梁雁说:“如果防晒措施做不到位,是起不到很好的防晒效果的,有些甚至是起不到任何效果。”
对于晒霜、遮阳伞、防晒衣等众多的防晒产品该如何选择?怎样防晒才最有效?
梁雁介绍,首先要做好规避性防晒,即不在紫外线强的时候出门。夏季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紫外线最强的时候,能避免在这几个小时外出要尽量避免。紫外线并非夏季独有,它每天都存在,它的强度与海拔、季节等因素有关。另外,城市高层建筑的墙面、车窗玻璃、沥青地面等均可以反射紫外线,从而加强紫外线的强度。如果必须在室外活动,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
选择遮挡性防晒。即选择具有防晒效果的帽子、墨镜、伞等遮挡阳光。对于防晒产品的选择要注意,太阳伞要选择颜色深或有防晒涂层的;帽子选择边长最好在7.5cm以上的;防晒衣选择密度高、颜色深的,建议选购UPF大于25,紫外线通过率小于5%标识的织物产品。另外,眼睛的防晒很重要,可佩戴黄色或偏浅色太阳镜。平时多吃橙子、玉米、菠菜、芥蓝、胡萝卜等含有视黄素或玉米黄质的食物,有利于保护眼睛。如果晒后感觉不适,要尽快到眼科就诊。
正确涂抹防晒霜。防晒霜是市民外出选择较多的一种防晒品,需要正确涂抹才能起到好的作用。防晒霜要在外出前20分钟左右涂抹,并且要涂抹够一定的量。比如分别在面部、颈部、四肢等暴露在外的部位各涂抹一枚硬币大小的防晒霜。值得注意的是,防晒霜需每隔一段时间补涂一次。
特殊人群要注意防晒。每个人对紫外线的敏感程度不同,有的人仅是晒黑,而有些人则会出现脱皮、红斑等皮肤受损情况。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做好防晒。比如小孩子皮肤娇嫩敏感,受紫外线伤害更大,要尽量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外出。对于较小年龄的6月龄以上的婴儿(国内也有专家认为1岁以上)即可在必要的时候使用防晒霜。6月龄以下的推荐采用物理防晒如衣物、帽子等。还有一些对紫外线过敏的人群,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
“防晒很有必要,尤其是夏季。首先要有防晒的意识,其次是注意避免在紫外线强的时间外出,若要外出需做足防晒。另外要注意,紫外线每天都有,只是强弱不同,所以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晴天还是阴天都要做好防晒。”梁雁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