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6-24
□张元德
时下许多人谈养生色变,其实是存在着偏见的。一是不了解养生,道听途说;二是依赖于外因,正如新手开车,大小毛病都得进4S店;三是歧视养生,认为非老年习练太极是不务正业或误入歧途等非科学性的所谓锻炼。
人体本身就是一台机器,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各部件严密组合、运转,彼此分担、彼此促进,不管哪个脏器怠于工作,都将影响整体。
其实,年龄长幼,早逝与否,均只是个案而已,也只是极少数的现象,从事养生锻炼的健康延寿之人才是绝大多数,我们来看一些健康养生的健康高龄人物:
杨禹廷,1887年~1982年,95岁,太极拳师。
孙德明,1924年,97岁,健在太极拳师。
孙墨佛,1884年~1987年,103岁,书法家。
孙菊生,1913年~2018年,105岁,画猫名家。
顾振乐,1915年,106岁健在书法家。
由此可看出,坚持养生锻炼,掌握和拥有一套适合自身状况又合乎自然规律的养生之道,且寿命较长的养生专家大有人在。
据相关资料载,当前,疾病趋向年轻化,白领亚健康的比例较高令人担忧。
大众对何谓养生存在着不少误解,总的来说,养生的范畴是概括了以防病、保健、强身、益寿、驻颜为主的学问和方法。
古之养生大德者有云:“华夏典籍,斯道赅也,得到与否,贵在法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养生妙用无穷,优秀传统文化宝典中,隐藏着很多妙法,看你能不能得到。
自古以来,提倡的养生一般是指利用人体与自然运行合拍的规律,借用“自然疗法”,亦即“道法自然”,它安全有效,节省资源,可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完全符合《黄帝内经》的“上医医未病”理论。
养生和养心,不能完全与长寿画等号,它关注的是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健康心态和健康行为,提倡适当、科学的运动,以达到舒筋通脉、凝气聚神的效果,以间接的方式助力身体健康,直接表现为精神面貌的积极向上。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养生前提是促进学习、促进工作、促进生活,不是闭门修炼,不是想象中的脱离正常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而是倡导淡泊功利心、重情义、薄利禄、重公益、善付出的公利、利他心态。
近期,阅读了《寿世保元》,它强调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生,更主要的是从内出发,调养精气神,追求的是一种适合人体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状态,可降低患病概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