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大山艾草香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6-10

■胡春良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把元宵节当作年假的一部分,所以山里人把端午看作是年节之后的一个重要节日。照例来说,端午节之前还有个清明节呢,但人们只是祭祀祖先和亲人,不会杀猪的,杀猪在山里人的生活中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正由于端午要杀猪,所以童年时特别特别盼望端午。

当年也不知道端午节是怎么回事,人们说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谁,他是干什么的,根本不知道,也不想打听。小孩子在乎的是,是不是要杀猪。童年时,山里人一年吃四次肉,分别是春节、端午、六月六、八月十五的时候。端午在童年时的认知里,就是为能吃上猪肉而存在的。

端午的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之前,大人们都会出去采艾草,那是带露珠的艾草。在太阳升起来时,再在木门的两边各插一株。这艾草就在这门框上待到来年端午,然后再换上新的。老人们都说这艾草可以驱邪防病。

家乡生长艾草的地方并不是太多,窑上、石庵洼、上岭等地有些,谁割了第一把艾草,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但童年也不懂为什么都想争那第一把。采艾草,只在端午这天采,除了插在门上的,其余晾晒干,存放药用。

比艾草更香的是猪肉。山里蔬菜特别缺,有的家里有了早熟的豆角,那是上好的炒肉的菜了,更多的是用储藏的萝卜干炒。不管用什么菜炒,只要有肉,那就是最香的了。用粗瓷大碗盛着肉,拿着玉米面馍,一般也不上桌子,就坐在木门槛上狼吞虎咽,就连门上的艾草也耷拉着脑袋看呆了。艾草香大肉香,这就是端午节!

端午节同采艾草同样重要的是纳香布袋,也就是香包。香包的面料都是做衣服剩下的花布头,压在箱底的。香包里包艾草少许,主要是香草,有时也加点朱砂。香草是山里一种逐水而生的草药,称为蒿苯,根部香气浓郁,人们把香草根晒干捣碎以包香包。端午那天早上,奶奶或妈妈都会给自家的小孩戴上香包,用丝线拴在裤腰带上或系在上衣纽扣上,说是可以避邪,带来好运,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我奶奶是河南逃难来的孤儿,针线活很粗糙,她做的香包抽抽扭扭的,很不好看。但她做的香包个头很大,里面装艾草和香草多,挺香的。妈妈手巧,她不忙时也偶尔做一次香包,并绣上小老虎,十分精致。这香包我们会戴许久,脏了、烂了,才肯解下来。在端午那天放牛,我们一群小鬼身上都有花花绿绿的香包,会比一比谁的香包好看,谁的香包更香。这香包就是端午节另一种深刻的记忆。

端午节少不了艾草香,更不应该少了肉香。有一年,村里说不杀猪了,便很是失落,觉得端午就没意思了。端午前一天晚上,我们决定去猎獾过端午。端午前后獾还很瘦,腥味也大,人们一般不会在这时节打猎,我们可不管肉好不好,只要有肉就行。

那晚一行三人,猎狗有我家了不起的小黄,还有邻居家的大黄狗,也就是小黄的哥哥,也是凶悍的主,还有小黄的母亲,阵容也够可以的了。在韩家洼后沟,遭遇一只老獾,猎狗奋勇出击,但当我们赶到时,老獾还是在三条狗的合力围剿下挣脱逃走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但能逃脱三条出色猎狗围攻的獾,绝非小个头的。那晚我们空手而归,这个端午注定也只有艾草香,而没有肉香了。

那存起来的艾草,人们夏天会用来熏蚊子,用来烤皮肤上的湿疹,用来熏烤有关节炎的胳膊和腿。一些老年人也会用来给牛治病,比如牛感冒了,用艾草点燃用烟熏牛鼻子,也不知有没有科学原理,反正很多时候效果还是不错的。

艾草香,以原始的、自然的味道充盈在简朴的土房子里,充盈在人们的生活里。也许大山也正是有了艾草香,才如此峻伟、挺拔、雄健地耸立在记忆里,每每回望都是白云清音、山高水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