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难忘父亲求医路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6-09

□王新德

1972年的秋天,是一个令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季节。

这一年秋,我作为工农兵学员有幸进入安徽皖南医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入学后即投入紧张而繁忙的学习之中。时间紧,课程重,陌生深奥的基础医学,枯燥乏味的英语,压得我废寝忘食,恨不能一天当两天用。

就在这节骨眼上,突然一天,我收到了一封“父病重,速回”的加急电报。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家父在此时患了重病(晚期胃癌伴幽门梗阻),每天进食后便频繁呕吐,身体日见消瘦。父亲是全家的顶梁柱,唯一的体力劳动者,他病倒了就如天塌了一般,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便失去生活来源。那是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遇到这等大事,全家六神无主,首先想到我这个学医的人。那时没有电话,写信回信半个月就过去了,打电报是唯一的快捷联系方式。我最怕的就是家中电报。一日,我接到“家父已动身来南京治病,南京站接”的电报。算好大概的接站时间,我从芜湖市乘车去南京火车站接父亲。从西安方向过来的车一趟又一趟,连接两天也没接到人。课程在一天天耽误着,询问家里来不及了,从南京返芜湖市回校上课又不行,这该如何办才好?真是心急如焚,万般无奈!

情急之下,突然想起同年入伍的战友李志正和贵州籍战友袁仁宽在南京机械厂学习机械修理。我辗转找到他俩,讲明情况后,他俩满口答应帮我接父亲,让我回校安心上课。来去匆匆,也没留下父亲的名字,就迅速返回芜湖。人虽回到芜湖,但心里却一直惦念着父亲。

茫茫人海,偌大的南京车站每天有几万人出出进进,不知道具体时间和车次,又不知要接人的姓名,彼此还不相识,他俩要接到我父亲困难重重。战友李志正是个有心人,他记准了西安方向车次到南京站的时间,每趟车都提前到站接人。当年的电影里头上总顶着条白毛巾便成了山西人的特征,他俩见到具有这一特征的人,便上前询问,“您是从山西临猗来的吗?”“您是姓王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厌其烦的努力,他俩终于找到了我的父亲。他俩热情地将我父亲接到他们的住处,精心安排食宿,并对我父亲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使其减轻思想负担和疾病痛苦。事后我父亲常常对我谈起此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回芜湖两天后,我收到李志正已接到我父亲的电报,立即赶往南京。我陪父亲去医院就诊检查,明确诊断后又将父亲送上返乡的列车回老家手术治疗。父亲的患病、就医、以至后来的去世,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下定决心,一定深钻细研、学好医术,做一名好军医、好医生,更多救治像我父亲一样的患者。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每当我想起父亲南京就医之事,总是从心底感谢李志正、袁仁宽二位战友的睿智相助,他们的精神也在激励着我做事、做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