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6-08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针对少数民族的状况,制订出一套标准方案,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其实就是走一条,让其自身历史和现实处境、未来发展结合的道路;还要走一条少数民族地区和祖国大家庭融在一起,协调发展的道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但是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可想而知。少数民族地区多高山大川、交通不便,而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和汉族地区、平原地区有显著差异。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个调研地点就落在了云南,他也一直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在云南,横亘着连绵不绝的高峰深谷,大江大河在这里奔腾而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的壮丽奇观。但是,客观上却为在山里居住的人们带来交通上的不便,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他们沿袭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要如何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的特色及风貌,摸索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之路?
画家何加林在2020年创作的国画《老寨新韵》就展示了迪庆州傈僳族一个摆脱贫困、焕发新生的古老村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这里生活着26个少数民族,傈僳族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景色迷人,民风淳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但这里,也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地区,很多傈僳族群众还住在“风吹扫地,月亮点灯”的木楞房里,过着“吃水靠肩背,取暖靠柴烧”的日子。
于傈僳族而言,织麻是其文化传统之一。傈僳族里的男女老少都穿着手织的麻布,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艺术的一部分。如果把独特的织麻技艺和他们的民族审美发扬光大,再与当今市场相联系,就有机会走出一条民族文化发展的新路,更有机会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助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经过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儿和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大家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2020年11月14日,云南省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困扰云南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
2020年9月,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名为“美丽的事业”扶贫主题美术作品展,这是全院60余位艺术家到全国深度贫困县进行采风写生的作品展览,其中画家何加林的作品《老寨新韵》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20年前,何加林先生曾去过迪庆,当时那里给他的印象是相对闭塞和落后;20年后的今天,他怀着对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期许再度抵达迪庆,画下了这幅保留当地特色又蕴含新时代特征的作品。
国画《老寨新韵》以传统少数民族村落的特点原貌为基础,结合村寨的一些特点,加以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画家没有采用传统的山水画常用的写实技法,而是在采风后通过合理的想象,撷取了现实生活中的零散元素,综合了当地各种符号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搭配,何加林在画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绿色基调,再融合青调点缀,朱磦点睛,用斑斓的色彩表现迪庆的生活图景。《老寨新韵》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村落场景,使百年老寨焕发出新时代的气息,营造出身临其境、活灵活现的氛围感。而画作名字中的一“老”一“新”,也表达了何加林先生由衷的喜悦和自豪之情。“老”在原汁原味古老的村寨,“新”在新时代下古老村寨焕发出的新面貌和新气象。
在画作的近处,佛手云在山间翻涌,流荡在村寨之中,仿佛时间定格在这吉祥、美好的一瞬间,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迪庆州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美好的愿望。画作在点和线之间塑造了立体感,整个画面显得层次感十足,这些丰富的层次将古老的建筑画出了现代社会的节奏感,有变化、有主次、有疏密,带给人强烈的美感。画作中还蕴含书法意味,别致风雅,又摒弃传统的双钩画法,使用了更适合的没骨法,不作墨线,直接用颜料画出了树木、绿植、盆栽,让画作更具冲击力,更具时代特征。
很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有着大量璀璨的传统文化根基,因此,文化传统是少数民族地区借以发展的根和魂。画作中的牛羊表现出“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古老画面,在当代,画作中的村寨也并非桃花源的遗世独立之韵,而是出世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融入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之中,才能展现让人耳目一新且惊喜连连的“老寨新韵”。画作让观众看到了古老村寨的新变化,也承载了更多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动人的故事,蕴藏了扶贫干部扎根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点滴付出,表现了扶贫干部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老寨焕新颜”。在脱贫攻坚战中,正是因为有无数人的默默付出,才为赢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21年,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被全部攻克,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全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助力脱贫攻坚,更好地为各族人民群众谋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
见习记者牛嘉荣根据央视纪录片相关内容整理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