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6-02
□记者 祁克宁
市区禹都大道(禹西路至凤凰路)提升改造工程,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实施的重大民生项目,被确定为我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
同时,作为中心城区的一条主干道,禹都大道的施工进展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道路工程进展如何?何时能实现通车?为此,记者采访了项目承建单位市住建局及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
工程进展顺利 已进入路面水稳层铺设阶段
施工车辆平整路面
5月31日晚,禹都大道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运输水稳材料的车辆有序进入,摊铺机、压路机紧密配合作业。同时,现场的施工人员也根据工序,有序进行施工。
禹都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项目部负责人苏晓鹏表示,自开工建设以来,在确保施工路段南北路口畅通的前提下,施工人员克服地下管网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确保施工有序进行。目前,该工程已进入路面水稳层的铺设阶段。
根据施工要求,道路路面的水稳层要先后进行两层的铺设,每层的养护周期为7天。水稳层铺设养护完毕后,方可进行沥青层的铺设。
苏晓鹏表示,因高考期间暂停施工,他们要抢抓施工进度,确保道路的第一层水稳铺设工作于6月3日结束。高考结束后,第一层水稳的养护到期,正好可以在中考前进行第二层水稳的铺设。中考结束后,他们将进行路面沥青层的铺设。
创新施工工艺 克服不利天气影响
“道路水稳层铺设及养护过程,最怕的就是下雨天气。”苏晓鹏说,遇到下雨天,如果处理不到位就会耽误四五天的工期。为防止降雨影响施工进度,他们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比如“地膜覆盖”模式。
“地膜覆盖”模式,是在降雨天气为施工路段铺上塑料布,防止路面淋湿。该模式是市住建局在进行市区红旗街、解放路、圣惠路、机场大道等道路提升改造过程中,摸索创新出来的。
苏晓鹏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近期一次下雨天气,施工人员采用“地膜覆盖”模式的效果。记者看到,下雨天时,道路施工路段全部覆盖上了白色的塑料布。苏晓鹏表示,有了塑料布的遮盖,下雨天道路铺设的水稳层不会淋湿。雨一停,撤走塑料布,继续进行施工,不会耽误施工进度。
加班加点赶工期 确保7月1日前全线通车
施工人员进行电力涵箱施工
除了对主车道进行提升改造外,该工程的人行道、地下管网、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也在同步进行施工。为减少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项目的施工时间由原本的8个月压缩至4个月,预计7月1日前通车。
苏晓鹏表示,为加快施工进度,他们采用“白加黑”“三班倒”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目前,禹都大道主车道进入水稳层铺设阶段,人行道、电力配套等设施同步施工。
项目2标段负责施工技术的秦万里,年龄已过60岁,自打接手工程建设任务后,他就吃住在工地,紧盯施工过程的各环节,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秦万里表示,作为项目承建方,就要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为兑现合同约定,他们要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抢抓有利时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苏晓鹏表示,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质检部门的跟进。达到质检标准后,才可以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同时,项目部人员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巡查过程发现问题,立即用手机拍摄记录,并督促施工方进行整改,确保7月1日前,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施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