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6-01
□记者 郝丽莎
今年以来,盐湖区聚焦重点人群,开展以持证为目的的技能培训,帮助广大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增收。近日,记者采访了盐湖区人社部门、培训学校的相关人员和学员,了解技能培训工作推进情况。
人社部门搭建桥梁
学员练习制作菜品
“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主导思想,是‘人人持证、技能富民’。目的是在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盐湖区人社局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人刘卫东说。
5月18日,盐湖区人民政府印发《运城市盐湖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5月28日下午,盐湖区人社局技能培训中心围绕该文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今年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今年以来,盐湖区不断探索推进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模式,对技能培训全过程实行闭环管理,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实现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有效衔接,帮助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提高收入。
建立健全培训就业信息化建设体系,是“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做好该项工作,盐湖区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培训券记录学员的就业路线,掌握其就业状态。该区还将建立职业培训师资库,并出台相关办法和措施,对教学人员进行考核,严格把关教学质量。
据统计,今年,盐湖区共有18家培训学校参与“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作。盐湖区人社局将重点围绕脱贫劳动力、高素质农民,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指导各培训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门槛低、就业快、易上手的工种开展普惠制培训。
此外,盐湖区今年还将打造5家品牌培训机构、成立10家评价机构,通过大量资金投入,对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培训、教学改革、培训监管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
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盐湖区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的承担者,各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学校也发挥各自特长,为建设“技能运城”添砖加瓦。运城市盐湖区彩虹职业培训学校就是其中之一,每年培训的技能专业人员有千余名。
“我们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一般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开设相应课程。目前,学校设有育婴员、保健按摩师、中式烹调师等6个专业,可供学员选择,近期开设的是保健按摩和中式烹调培训班。”彩虹职业培训学校副校长宁耀清说。
据了解,该校每个班的学员人数在50人以内,培训周期为7天。授课人员持有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授课过程多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束后,技能合格的学员可获得相应的结业合格证。学校还会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上岗。同时,学校还会定期安排学员进一步深造和学习,不断更新技能,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等级资格证。
通过参加该校育婴班的培训,曾经是家庭主妇的刘琳霞,如今已成为北京某家政公司的一名月嫂,月工资从几千元到上万元,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因为学会了技能,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技能培训带给我的,不光是知识和技术,还有自信心和幸福感,这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刘琳霞说。
对“技能改变人生”深有体会的,还有在北京成立家政公司的刘红棉。她说:“我享受到了惠民政策的好处,所以也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咱运城的兄弟姐妹找到满意的工作,让他们在北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娘家’。”刘红棉说。
人社部门的悉心引导、精心服务,培训机构和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技能课程,使盐湖区大批劳动者通过学习技能,成为了厨师、月嫂、园艺工等技能型人才。他们通过就业上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高了经济收入,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人注重技能,走上了就业致富路。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