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伪装者”阎又文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5-19

记者 苏黎原

电视剧《伪装者》2015年在全国热播,引发无数人对战争年代打入敌人内部的我党特工的崇拜和敬仰。然而,很多运城老乡都不知道,我市就有一位“伪装者”,他叫阎又文。直到他去世35年后的1997年,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发表了《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阎又文的事迹才第一次公开,其故居2019年修葺一新,公开接受全国人民的缅怀。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罗青长曾用这两句毛主席的诗来怀念阎又文。

万荣县老党员到阎又文故居参观学习 李克荣 摄

“敌营十二年隐姓五五春无字碑前说过往,夭寿四八载追魂千万里有情诗中悟胸怀。”万荣县荣河镇郑村干部群众以此联缅怀我党秘密特工阎又文。

让我们跟随对联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

“敌营12年”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我党“不战而屈人之兵”,完整保存了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得以保全。在数不尽的功臣中,虽然没有阎又文的名字,但在隐蔽战线的他,却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14年7月6日,阎又文出生于万荣县荣河镇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4年,他考入山西大学法学院,接触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新思想,积极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文化运动。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阎又文加入傅作义的部队参加抗战,1938年9月由中共特派员潘纪文介绍秘密加入共产党,1939年春任傅作义私人秘书,同时任第八战区“贯彻社”(相当于政宣部)主任,负责抗战的政治宣传和动员,促进军令、政令的贯彻实行。

阎又文领导的“贯彻社”不仅出版傅部的机关刊物《贯彻》,而且从延安引入大批书报刊物及著作,如《论持久战》《解放周报》和罗瑞卿著的《军队政治工作》等,供排以上干部传阅;他领导的新闻电台按时收录延安广播新闻,将记录稿及时交傅作义阅览。

阎又文还与延安来的其他同志一起,借鉴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制定了傅部的“十项纪律”,实行废除打骂、官兵平等、财政公开、军事民主,改善官兵关系、军政关系与军民关系,极大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增强了官兵抗战的信心,促进了官兵团结和军民合作,为后来傅作义部队奇袭包头、绥西会战和光复五原三战三捷等一系列胜利,奠定了坚实政治思想基础。阎又文在战斗中负伤,身上一直留有日军弹片。

1940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日益恶化,傅作义不得不将已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礼送出境,送回延安。阎又文身份没有公开,毅然留下来,但与组织失去联系。抗战胜利后,中共地下党员王玉于1946年2月在绥远傅作义部队找到阎又文,建立绝密单线联系。阎又文的情报对傅进行了正确判断,对中央正确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平起义成功后,阎又文跟随傅作义赴绥远,于1949年9月19日促成以董其武为首的39位绥远军政高级干部和各族各界代表签字起义。

徐向前元帅1976年曾对罗青长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在历史上是立了大功的。《长征组歌》中不是有这么一句吗,‘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这也是以情报做基础的。”

“隐姓55春”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考虑傅作义等人的情绪,决定阎又文依然深度潜伏,辅助傅作义开展对国民党旧军队的改造。

20世纪50年代,阎又文在水利部工作,非常勤奋刻苦,每天晚上下班时就已11时左右,还一定要先学习再睡觉,不光学水利工程知识,还要学俄语。阎又文在大学期间系统地学过英语,水平很高,曾经在“中外语文学会”负责接待过史沫特莱,但从未学过俄语。然而,经过短时间的刻苦学习,在1956年随傅作义去苏联考察水利建设时,他就已经可以直接和苏联专家用俄语对话了。

在水利部工作时,每天坐部里车上班。孩子们上学的路和父亲有一段是顺路,但阎又文从未让他们搭过他的车。孩子们经常背着书包看着父亲的车从身边开过去,目送父亲乘着汽车远去。阎又文的母亲很喜欢看戏,他都是叫来人力车让她老人家坐着去看戏,从不用公家的汽车。他带孩子们出去玩也都是坐公共汽车。春节时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游乐活动,他的请柬是可以带全家人去的,但也都是带孩子们挤公共汽车去。上世纪60年代,国家石油供应非常紧张,他还把公派车主动退掉,之后一直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1961年,阎又文调任原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自然灾害期间,家里孩子多,粮食不够吃,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局级领导的阎又文有特供证,他自己从来不用,也不允许家人使用。他说:“我管粮食生产,全国粮食都不够吃,咱们家有什么理由吃特供?”

粮食饥荒,主管粮食生产的阎又文压力可想而知。他常年在全国各地奔波,到农村视察工作时,本来可以吃到为他做的面条,但他一定要与灾民们同吃用大锅煮的红薯叶子。

工作的繁忙和超常的思想压力,压垮了阎又文。1962年9月25日,阎又文因患食道癌病逝,年仅48岁。

“诗中悟胸怀”

党的隐蔽战线领导人周恩来曾要求情报人员“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阎又文的一生,就是这16个字的真实写照。

阎又文弥留之际,给守在病床边的妻子丁宴秋留下遗言:“有事情找组织。”

多年来,其身份之谜直接影响了阎家子女,在突出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些年代里,“一到政审就卡壳”。

先是大女儿阎恩兰到了入团的年龄,她所在中学告诉她,“你们家政治历史很复杂”,入团没资格。

直到阎又文去世多年后,他的六儿子在部队申请入党,部队向原农业部发函外调,得到的回答仍然是“阎又文同志历史问题不清楚”。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93年。那年,在公安系统一次老干部聚会上,北京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刘光人遇到曾任外交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的老同事王玉。刘光人曾是阎又文二女儿阎绥兰的领导。王玉说出阎又文中共地下党员的真实身份,之后带着阎又文的儿女去罗青长家里。这位在秘密战线奋斗大半辈子的长者,禁不住声音哽咽:“精英!你们的父亲是真正的精英啊!”儿女们这才知道父亲是中共地下党员,为民族解放及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

1993年5月31日,原农业部党组给阎又文6个子女的单位分别发出信函,公布了阎又文系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隐藏55年的秘密。

1997年,罗青长发表长篇纪念文章《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将阎又文的真实身份和有关历史第一次公之于世,评价阎又文为“我党隐蔽战线上一位杰出的战士。”

他在文章结尾写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如果又文同志在世,定会和我们一样无比高兴。”

1956年,阎又文曾留下一首诗作,“独怀凌云志不凡,干高枝大拔群巅。阳春三月花似锦,英雄树下赞木棉。”木棉象征英雄,木棉花落,但永不褪色,那是忠诚永在!

“大家好,我是郑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志愿导游,很荣幸为各位领导服务。2019年,我们打造了一个党史教育基地——阎又文故居……孤胆显孤忠,敌腑壮怀,青史有情存记忆;赤心成赤子,北平大义,白碑无语话勋功。”

很多人早已潸然泪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