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5-01
见习记者 牛嘉荣 本报记者 游映霞
随着彩烟在上空绽放飘散,蕴含盐文化、关公文化、根祖文化及民间传统文化的盬街全貌渐次显露出来。晨光挥洒,绿意盎然,气球缤纷飘天际,彩云缭绕戏鸽群,鱼贯而入的市民,用五彩纷呈的衣衫将盬街点缀,为盬街增韵。
青
一鼓作响,共此良辰。8时一到,伴随着咚咚的响声,来自太原鼓乐艺术团气势磅礴的鼓乐表演,奏响了盬街开幕式的序章。在第一排敲堂鼓的小郑,身着青色戏服,眉间一抹朱砂,更衬剑眉英气。他们为了这次开幕式演出,已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昨天下午抵达运城,今早6时我们就在此彩排了,那会儿已经有不少市民赶早来盬街,有的甚至一直在看我们排练。”对于盬街的第一印象,刚刚成年的小郑笑着说:“街景古朴人热情!”当时钟的指针跨过10时30分,戏台前的鼓声再度擂响,围观的市民更为密集,掌声也更加热烈,而小郑还在第一排敲着堂鼓,似乎更加虎虎生风了。
橙
霹雳弦声不绝,人影参差,或驻足听曲看舞,或流连美食佳肴。重重人海中,一列橙色的身影已穿梭了好几个来回。“盬街作为运城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必须要重点关注,确保安全。从4月27日开始,盐湖区消防救援大队已经进行了区域内全面检查,对重点区域、关键节点进行了信息采集并制订了完善的救援预案。为了市民更好地感受盬街文化,我们已全面准备好了。”今年28岁的盐湖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冯琛介绍道。他看着身边络绎不绝的市民,颇感自豪地说:“盬街的建设落成也体现了运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准回应。运城人记忆里的河东老城终于被描绘出来了,根祖文化、盐文化也一同被盬街唤起。”
蓝
衣袂相连,如织如锦。在商铺前立着这样一群人,着深蓝制服,站姿英武,时不时还会俯身倾听市民的询问,并给予对方所需要的帮助……他们是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维护盬街正常的经营秩序。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从7时开始执勤预计要到晚上9时,来盬街的人太多了,各方面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这样虽然辛苦,但也是为弘扬我们河东文化尽自己一丝心力。”盬街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离不开对河东文化的深度发掘,同样也离不开这群身着深蓝制服的奉献者,用他们的智慧和辛苦打造出城市的有序和规范。
红
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那点点红光似乎总在你的视线当中。这是环卫工人们,而65岁的刘高荣就是其中一员。青石砖路面洁净卫生,源自刘高荣们无数次的弯腰、随时随处的清扫。“这里的保洁工作,交给我们‘花甲环卫团’来做,方方面面都会很放心!以前这条街是凤凰南路,窄巷子,不像现在这么宽、这么‘展’,整条街建得这么有特色,非得好好保护不可!”刘高荣指了指远处“桃园三结义”雕塑旁的人群说:“老早就听见声响了,我们也都是好热闹的人,但咱还是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等我轮休时,一定带上家人好好逛一逛!”红色工作服映衬着他幸福的笑容,朴素的言语间带着对盬街的无限期待,带着作为运城人与生俱来的自豪。
彩
一路走过盬街,两旁花香弥漫。一座座蕴含古河东文化意蕴的雕塑前,身着各色衣衫的市民涌如潮水,欢欣记录着专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刻。这一日的盬街,除了工作人员,手机则是最忙碌的。市民们通过它们,现场直播、拍摄视频、留影纪念。李亚奇就是从“抖音”得到消息专程而来。“整条街充满古风古韵,承载着运城人对河东文化和历史的情思。”她说。不远处,一位藏蓝色大褂的老者正口若悬河地讲述着关公故事,“说关公、道关公,关公故里在运城……”其抑扬顿挫的语调引来众人围观听讲。老者名叫侯文家,受盬街文化氛围感染,他完成了“游客”与“志愿者”身份间的转换,在“单刀赴会”塑像前自发为市民讲起了关公,讲起了关公故事。“盬街回应了全市人民的心声,它必定会成为一张最能代表运城的新地标名片!”侯文家感叹道。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