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4-15
记者 付 炎 实习记者 李丹凤
在中国家风家教文化之乡闻喜县,家风家教文化底蕴深厚,弘扬传统家风文化备受重视。一个个家风故事在这里广为传唱,感动着一代代人,也感染着一代代人。
刘荷赞,1976年出生于闻喜县侯村乡西刘家村。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来一直担任村干部,为人正直;母亲勤劳贤惠,操持家务,抚养儿女,任劳任怨。
好的家风,历来都默化于真真切切的生活和实实在在的日子里。从小就受到父母优秀品质影响和良好家风熏染的刘荷赞,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与人为善、尊老爱幼。
1994年高中毕业后,刘荷赞便投身教育战线,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尽管每月收入微薄,但她深深热爱着这份事业,立志发光发热、奉献自我。当时,她一周6天吃住在校,课上给孩子们讲课兢兢业业,课下陪孩子玩耍其乐融融,白天忙于工作尽职尽责,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忙忙碌碌……她播种爱心,收获希望,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
1998年,刘荷赞与寺底村的史文奎喜结连理,步入了新的人生阶段。两孔窑洞,一间土屋,虽然家境贫寒,但丈夫为了家庭努力奋斗,公婆家里地里忙前忙后,刘荷赞工作家庭两头顾,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厄运却突然降临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2008年正月初十,刘荷赞的丈夫不幸离世,撇下一对体弱多病的老人,留下一双年幼的儿女。一瞬间,刘荷赞感觉“天塌了”。面对这种境遇,一些亲戚朋友劝说年仅32岁的刘荷赞,让她离开这个家再寻幸福。可是昔日与丈夫携手相持、苦乐与共的画面如在目前,她无法释怀丈夫把她捧在手心里的刻骨之爱和公婆胜似再生父母的疼惜之爱。看着年仅9岁尚不懂事的儿子和怀里刚满周岁的女儿,刘荷赞想:“老人已经失去了儿子,儿女已经失去了父亲,如果我再离开,对这个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我又怎么能无视儿女、老人的痛苦,独自寻求幸福呢?”
明知以后的道路崎岖泥泞,她毅然选择留下,选择支撑起这个岌岌可危的家。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刘荷赞痛定思痛,擦干眼泪,对年迈的公婆坚定地说道:“爸妈,你们二老放心吧。我不会走的,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少了你们的,只是以后要委屈你们帮我一起照顾这俩孩子了。”
就这样,年轻的刘荷赞用弱肩挑起了这份照顾一家老小的沉甸甸的重担。她一边嘘寒问暖,伺候公婆;一边以身作则,培育儿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荷赞学校家庭两头跑,每次回家必先看望老人,陪老人吃吃饭,为老人洗洗涮涮……20多年来,孝敬公婆,她从未跟公婆红过一次脸;友爱乡邻,从未跟街坊四邻吵过一次嘴。
好家风如化雨春风。在她的教育影响下,一双儿女茁壮成长,跟她一样孝敬爷爷奶奶,体贴外公外婆,热心助人、友爱邻里,左邻右舍无不夸赞。2020年,刘荷赞被评为第六届运城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