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4-15
记者 付 炎 实习记者 李丹凤
在公婆眼中,她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在叔婶心中,她是能挑重担的好侄媳。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演绎出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大义,让孝老爱亲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坚守和传承中凸显厚重……她叫广玉梅,是第六届运城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1970年,18岁的广玉梅与平陆县部官镇东祁村村民余双管结了婚。婚后日子虽然并不富裕,但一家人亲密融洽,生活和睦幸福。
结婚时,广玉梅的公婆均已60多岁,身体状况不太好。余双管是家里的独子,他常操劳外面工作的事,照料公婆的重担就落到了新媳妇身上。对于这一“重任”,广玉梅欣然接受,她说:“敬老孝老是传统美德,孝顺父母是做儿女应尽的责任。”
平日里,广玉梅视公婆如同亲生父母,生活上尽心尽力地体贴照顾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细粮很少,她就坚持自己吃粗粮,把仅有的一点细粮留给公婆吃。她还想方设法变着花样为公婆做些易吸收、好消化的饭菜,让二老吃得舒心、健康有营养。公婆常被感动得流下热泪,他们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媳妇:“我俩不知上辈子积了什么福,今生能遇到这么好的儿媳妇,她简直比亲生女儿还亲哩。”
1975年,婆婆突发疾病去世,一家人悲痛欲绝;没过多久,公公又患了严重的血栓,这让家里的生活雪上加霜。当时,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广玉梅家经济又十分拮据,公公虽经多方治疗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当时,余双管是基层干部,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照顾父亲,家务杂事和照料老人的担子就全部落在广玉梅一人身上。她日夜守候在老人身边,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辛劳。眼睛熬红了,人也消瘦了,可她从不厌烦。她除了一日三餐一口一口地喂公公吃饭外,每天还及时清秽物、换尿布,使老人身体保持干净。数九寒天冰水刺骨,她因经常为老人清洗内衣和尿布,原本白嫩的双手变得红肿粗糙、皲裂流血。面对这一切,她始终默默承受,毫无怨言。她常说:“作为儿女,赡养老人义不容辞,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我责无旁贷,应该做得更好。”
公公卧床的7年时间里,由于广玉梅管护得当,直至老人去世身上无一外伤,屋里没一点异味。村里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她:“这样的孝顺媳妇,实在难得!”
如果说孝顺公婆是责任使然,那么几十年照顾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更彰显了广玉梅孝老爱亲的高尚品质。
余双管有一对年迈的叔婶,没有子女,无人照看。在照料公婆期间,广玉梅也经常去叔婶家送吃送喝,嘘寒问暖。当公婆相继去世后,她又全心义务赡养叔婶。
1991年,年过八旬的叔叔患病瘫痪,卧床不起。由于当时同样80多岁的婶婶无力照料,这个重担又落到广玉梅肩上。她不仅跑前跑后为叔叔寻医问药,还坚持给叔叔喂饭喂水、翻身擦洗,从不怕脏不怕累,把叔叔照顾得无微不至,直至1992年叔叔去世。此后20多年里,广玉梅又坚持悉心照管婶婶,陪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日子。
数十年如一日,广玉梅用真情大义演绎了孝老爱亲,用实际行动树起了优良家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