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3-13
□王陆
吾与毛迎春先生是在六年前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相识的,然其名早有耳闻。知其在三十年前读大学时便步入诗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诗词歌赋,频见报端。近年来,由于嗜好(读书)之故,相互时有交往。
其新作《一蓑烟雨》,好书一本,诗、书、画联袂一体,形式独特,相衬互映,趣味丰富,蕴中华传统文化之原韵,展河东书画艺术之风采,实当世之幸事。迎春君,多年如一日,深耕易耨,厚积薄发。其平素处世风度,和光同尘。诗如其人,诗集洋溢着东方文化之自信与豪迈。
《一蓑烟雨》一书,经典多出,崇尚传统文化,融汇发扬,推毂揽辔,勠力惟勤。迎春君,数载一恒,崇文笃学,腹笥积厚,作述颇丰。斯文功力所至,雨骤风驰,别具一格,卓然自成风貌。
迎春君,举止文雅且志向博远。诚然,成功所得之关键,全在于其待人正直、谦和朴诚,亦在其自身高尚人格魅力之所致。其知遵循自然、改造自身、改造人类之过程,则是产生文学艺术之过程,而“艺术就是情感”,亦情感之宣泄。《一蓑烟雨》一书将人类自身富有之思维与理智之精神创造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情实之又实,道玄之又玄,奇妙莫测,绚丽非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趣万千,大漠之“大”,浩瀚无边。《一蓑烟雨》首篇《鹳雀楼遗址看黄河断流》之“孤雀清音犹绕耳,满楼浩气已盈肝”,气贯神足却随意所为;“望断长河须一醉,谁人续得大唐篇”,良知在心而责任在肩。实为妙哉,乃古今贯通,如此有几?
文学艺术——纯净之世界,源于生活,心师造化,容万象于胸怀,吮吸自然之灵气,感悟社会之变迁。广袤之天地,文化之润泽,大中华之阅读张力,充分展示文学创作淳朴而又刚毅之气质,拓展文学创作之多维空间,打造流畅之韵致,蕴内涵之格局,写诗人之修为。迎春君,凭借自身学识修养和艺术天分,敏锐把握时代之脉搏,情铸创作之灵感,开拓创作之思路,不断攀升,从历史发展角度进行探索,不断赋予新的灵肉,使其向更高境界发展。
迎春君,阔别故土久矣,但乡音未改,书中“举杯怅念无家酿,苦泪盈眸故地疏”。别愈久,念愈甚,根之性也!高尚之品格,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渊博之学养,饮水思源,不忘本也。
人的深层心理需求,应该是神圣古老的中华文学艺术的深层题旨之一。自古汉赋、唐诗、宋文章,乃中华学子取之不尽之源泉、望之弥高之标尺。一本好书,创作过程,往往是凭直觉心理,贯穿始终,敞开一个文学艺术家博大之胸怀,跨越时空之智慧,示展艺术家玄妙神奇之心灵,玄远无际。拜赏领益之余,所知、所佩、所感,通册真力弥满,缀集琼瑶,琳琅满目,鸿爪斯留,霑灌文坛,厥为盛举,可喜可贺!是为品读此书不得不为之所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