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运河沿岸的“砖料快递”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2-05

明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迁都前,朝廷在北京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程种类繁多、规模浩大,对木材、石料和砖瓦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大。如何快速把这些建筑材料远距离运送到北京?靠着勤劳和智慧,明朝人用上了“特快专递”。

当时的砖瓦,除了琉璃瓦在京西烧制外,还大量使用了山东临清等地的优质砖料。据临清《缮部题名记》记载:“国家营建,工恒需于陶,陶恒于要会地。临清故要会,吞汶、济、漳、卫诸水,建瓴沧渤,樯舰蔽流而南北者,盖猬毛集也,因北舰之集,而以所陶附之北输,于输便,临清建砖厂陶焉。”

烧造砖瓦的地点大多在运河沿岸,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之后,南北水道彻底贯通,漕船及官、民运船往来频繁,朝廷推行由过往船只帮助捎带砖料的做法,数量庞大的砖料被一拨拨漕船捎到京城。尝到甜头后,朝廷逐渐制定并完善运船到京常例顺带砖料的办法,带砖所涉舟船由起初的漕船迅速扩展到除御用皇船外一应官民船只。到嘉靖初,北京建设工程不断增大,砖料需求量日益增多,每只漕船带砖高达192块,民船带砖数量也是天顺年间的两倍。

北方临清和南方扬州仪真、瓜州逐渐成为主要砖料基地。其中,临清砖厂每年顺带到京城的砖料大约为100万块;仪真砖厂(也称南京工部分司)每年可提供200余万块,仪真砖厂集中了江南各地的砖料,江南舟船都在此顺带砖料,为了便于管理,还使用了专门的“砖票”;瓜州砖厂在扬州府江都县瓜州镇新坝北,每年也向京城提供不少砖料。

大量砖料运到通州张家湾附近的砖厂交卸后,还需要再转运北京城。由于军民、车户转运不及,砖料多堆积在通州潞河一带,而工地用砖却供应不上。监察御史罗通扈建言“免天下徒流以下罪囚运砖”,朱棣采纳了这个建议,出台了“罪囚输作纳赎”的法规,其中即有运砖一项。到了正统年间,除罪囚之外,小过也罚运砖料。弘治年间,朝官也被罚运砖,“三品以上者罚令运砖五百;四品以下者三百;九品以下者二百”。

虽然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但在北京城的营建中,人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全国各地的各类建筑材料持续不断地运送到北京,这才成就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北京城。 (《北京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