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致敬英雄的《经典咏流传》第四季获得口碑与收视双丰收
“和诗以歌”,咏亘古英雄情怀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1-15

古典诗词与现代旋律共同谱成一首首“英雄赞歌”,在近日开播的第四季《经典咏流传》中被唱响,引发观众热议。

作为央视打造的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前三季通过流行音乐赋予古诗词全新面貌,让不少人感慨,或隽永、或激昂的词句在当代旋律中,仍能给人以感动与鼓舞。全新升级的第四季将“诗词”和“英雄”结合,让浪漫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视角相遇,唤起中国人血脉深处的英雄主义情结。

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

是华夏文明最昂扬的底色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从来都是华夏文明最昂扬的底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一季节目直接以“致敬英雄”为主题,将华夏文明中具有民族精神和英雄情怀的岁月经典“和诗以歌”,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最新一期节目现场,一张特别的照片引人关注。这是由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拍摄的月球高清大片,画面上,已经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采样器清晰可见,鲜艳的五星红旗也在月球表面成功展开。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太空之旅的嫦娥五号带着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再度勾起国人内心对明月的独特情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所作《水调歌头》恰如其分地刻画了这份愿景,歌手张韶涵以一曲《但愿人长久》,用最经典的旋律诠释最美好的情感。歌曲唱罢,文昌航天发射场助理工程师崔艺晗与现场连线,95后的她正是嫦娥五号发射前在转运现场身着汉服、被网友称为“航天嫦娥”的姑娘。“自古英雄出少年”,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过前辈传来的接力棒,正成长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顶梁柱。

“2020年发生的一切告诉我们——和平年代同样需要不屈的英雄意志去直面当下和未来。”一如观众看完后的留言:回望共同经历过的波折和困难,我们能够感受到,千百年前冲在前线身穿“明光铠甲”的英雄还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有说唱也有宫商角徵羽

三千年诗韵焕发全新光彩

第一期播出后,“谭咏麟用粤语把苏轼的词唱成歌”被刷上了微博热搜。细听歌曲,不难发现其间有一小段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声,是谭咏麟别出心裁,对应古人纵马扬鞭,专门设计了这一细节。他希望借苏东坡的《定风波》,勉励今天的年轻人找到人生的气势,“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定要乐观积极地去对待人生中的每一天”。

一生仕途几经起落,苏轼的生命之光却从未熄灭:修堤筑坝,成就“苏堤春晓”,写诗作词,为后人留下佳作无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气概,如今品来仍具有现实意义,失意的人们依旧能在其中寻觅到慰藉与激励,重燃对生活的渴求。

以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为灵感,歌手王力宏带来了原创歌曲《缘分一道桥》。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首很“燃”的歌,而“燃”的背后则是中国传统五音节“宫商角徵羽”与四声调“平上去入”的结合,由此而生的汉语韵律之美与大开大合的旋律相辅相成,王昌龄笔下凯旋的壮士形象瞬时跃然眼前。选择王昌龄笔下边塞诗的还有说唱歌手董宝石。《从军行》中磅礴的诗词与大气的说唱词无缝衔接,把边疆战士的血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诚如主持人撒贝宁所说,边塞诗的时期虽已远去,但边塞仍在。诗中壮士们一心保卫祖国的心愿和与当今边防战士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并无二致,他们日复一日巡走着同样的路线,正是为了牢牢守护住人们内心深处对和平的希冀。 (《文汇报》1.14)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