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时宴客爱玩投壶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2-15

古时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可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就是说,春秋时,两国诸侯宴饮中就举行了投壶之礼。

投壶,即投壶人站在离壶一定距离的地方,把矢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它是一种古代宴饮礼仪,又是一种娱乐游戏。最早出现于西周,战国、汉唐时期盛行,宋代以后逐渐衰落,一直延续至清代晚期。

投壶舍弃了箭之武,保存了投之礼,注重从容安息,养志凝神。每次宴饮,皆“弹瑟曲,行投壶之礼”。随着历史的发展,投壶又从宴饮礼仪逐渐变为高雅娱乐游戏,后来在民间广泛流行,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投壶不断发展,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增加了难度,有人别出心裁地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投壶特有的魅力和趣味性,为人们广为接受和喜爱。投壶在中国古代相当流行,那时有不少投壶高手,明代有个叫苏乐壶的人,因投壶技术高超,被人称为“投壶绝”。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录了苏乐壶的绝技,称他不仅能背身投壶,还能用3枝矢同时向3个壶投射,且从不失手。

投壶所投之矢用柘木或棘木做成,不去皮,形状一头尖,一头齐,似没羽之箭。矢有三种长度:二尺、二尺八寸、三尺六寸,分别适用于室内、厅堂和庭院,壶中放置起缓冲作用的小豆。唐李贤注引《礼记·投壶》曰:“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

古代投壶有严格的规则,鼓乐响起,宾主双方分别把矢投向壶中,每投进一矢,由司射给投中者放上一“算”。“算”即用来计算投中数目的用具。投壶依次进行,抢先连投者即便投入,司射也不给“算”,大概“不算”一词即由此而来。四矢投完为一局,司射为胜者“立一马”,共进行三局,谁立三马,就算取得最后胜利,负方饮酒作罚。(《吉林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