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把握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要义
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作用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杨茂林时间:2020-12-15

【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作用明确了前进方向。我们要着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作用;着眼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培根铸魂作用;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内在支撑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作用明确了前进方向。

◆着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握正确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作用

方向引领行动,行动成就目标。只有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前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航向标定、行稳致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和灵魂。实践表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得好、把握得牢,就能形成繁荣兴盛的文化局面,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坚持得不好,发生了动摇或偏差,就必然造成思想文化上的混乱,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害。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保持定力,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贯彻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主旋律、最强音。

坚定文化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懂得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自立自强,首先在文化上要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既是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根本标志和最终目的。我们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扎根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进行文化创造、推动文化进步,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建设文化强国,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又蕴含着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既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和思想道德基础,又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还是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来说,就是要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道路,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着眼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培根铸魂作用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建议》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战略全局提出的。“十四五”时期要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抓住首要,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首要的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立起社会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社会坚定主心骨,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把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总结山西实践经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发挥全省理论工作“四大平台”作用,不断深化研究阐释,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持续扩大理论影响力。

抓牢根本,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是强化社会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坚定理想信念理论和对策研究,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坚守共同理想、实现共同梦想的信心和决心。

抓好重点,提高国民素质。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内在支撑作用

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十四五”时期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现在,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人们越来越注重从中寻求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熏陶、道德上的感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晋商文化、炎黄文化、根祖文化、关公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黄河文化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研究,实施山西地域文化研究工程,着力挖掘和展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化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开掘深挖,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用更加重大。要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切实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深化人事制度、科研管理、经费管理和绩效考评、薪酬分配等机制创新,激发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整体研究水平。要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聚焦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聚焦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深化“晋字品牌”研究,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拿出一批具山西特色、有较大影响的成果。

推动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已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要着力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动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为山西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完成好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历史使命提供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