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2-11
作为一线检修焊工,他发明了“子弹头引管器”,解决了12米长钢管横穿隔板难题,让蒸发器检修速度翻倍;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攻克1.2毫米不锈钢板片连续焊接技术难关,实现检修国产化;成功攻克铝合金焊接技术难题,实现进口油冷器检修国产化,填补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技术空白……
他就是山西中铝工业服务有限公司焊培中心二班班长王建伟。20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焊接工人成长为行业技术带头人,多次代表山西铝业参加国内技能大赛,曾先后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同时,他还是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山西省享受政府津贴高级技师。今年,他又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殊荣。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记录着他勇往直前的焊接人生,也让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在焊花飞舞中绚丽绽放。
每条焊缝都是艺术品
1998年,王建伟从山西铝厂技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山西铝厂检修分厂压容车间从事焊接工作。
入厂之初,王建伟从平焊、立焊、横焊、仰焊开始,一项一项地练;从站位、仰位、蹲位、趴位起步,一招一式地学。为了练习手腕的稳定性、找到最合适的支点,一个姿势他甚至要反复练习七八天。王建伟从内心里把每条焊缝都当成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细致处理、反复打磨。凭借超乎常人的拼劲,他在一年里就考取了别人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拿到的高压焊工资格证。
担任班长后,王建伟带领班组成员圆满完成了各项抢检修任务。2011年9月,在第二氧化铝厂蒸发器大修中,公司决定优化检修工艺,由原来的立式检修改为卧式检修。面对前所未有的施工难题,王建伟白天干完活,晚上查资料、研究方案、反复论证,有时连睡觉做梦想的都是这些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试验,王建伟和团队成员终于研发出“子弹头牵引管”,成功解决了12米长的管子在多重隔板中平行穿越难的问题,使蒸发器大修由原来的两个多月工期缩短到45天,检修质量也大幅提升,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万元。此项技术已成为该公司开拓外部市场的“金刚钻”。
攻克行业技术难题
在许多人眼里,“大师”就是王建伟的“代名词”。正是靠着对焊接事业的热情,王建伟以出色的焊接技艺,数次填补行业技术空白。
法国进口“宽通道板式换热器”因长期运行,出现不同程度磨损,不锈钢特殊材质以及超薄的换热板片开裂让检修人员发愁,生产方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找到王建伟。20多天时间里,王建伟反复琢磨调试。最终,他用普通焊机完成了自动焊机才能完成的焊接工艺,成功攻克1.2毫米不锈钢板片连续焊接技术难关,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检修国产化。
铝合金焊接工艺复杂、温度难掌握,国内没有焊接经验可循。王建伟在进口铝合金油冷器检修中,通过刻苦钻研、反复试验,不断调整参数,成功突破铝合金焊接气孔多、易产生热裂纹等多项难题,实现进口油冷器检修国产化,填补了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技术空白。
近年来,王建伟先后完成了“一种柱形罐体防倾倒装置”“一种水冷壁管排吊装装置”等十余项创新课题,目前已有4项课题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
用技术培训回报社会
靠着日积月累的实战经验和精心钻研,20年来,王建伟掌握了电焊、氩弧焊等多种焊接方法,成为顶尖焊工高级技师,经他焊接的压力容器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7%以上。同时,他以焊工技能为起点,将“一专多能”的理念发挥到了最大限度,管工技能达到高级工水平,铆工、起重工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成为集高压溶出压煮器、蒸发器、锅炉等设备检修于一体的“全能技术干将”。
从2012年开始,王建伟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对青工集中培训,“手把手”传授焊接方法,将自己的一身本事倾囊相授。数年时间里,一批又一批优秀焊工跟随他的步履茁壮成长,并有多人在技能大赛中获得荣誉。多年来,他先后为企业培训员工400多人次,极大提升了企业焊工队伍的整体实力。
2018年,“建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该工作室也是首批被命名的中铝集团员工创新工作室。从那之后,王建伟的干劲更大了。通过创新工作室平台,他发明创造了“脱硅槽管排调运组对支架”,设计制作了“冷凝水罐焊接翻转支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焊接人员的劳动强度。
王建伟以技术回报社会为己任,努力践行弘扬“工匠精神”,先后为河津附近县市的农民工或社会青年传授焊接技术千余人次,多次参加地方举办的各类技术攻关活动,推进河津当地焊工技术提升。
银色弧光点燃无悔青春,一把焊枪焊出人生精彩。谈到这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王建伟表示,荣誉不是终点,而是一次新的起点。“今后,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对我们的嘱托,做好技术传、帮、带,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能人才,为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作出应有的贡献。”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