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父亲的责任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2-03

□谢全登

父亲一生就是为责任而活。

父亲姊妹6人,他行六。大伯自小过继给本家,二伯自幼残疾,三伯在部队参军,两个姑姑出嫁外村。

小时的家是一个大家庭,父亲、二伯、三伯没分家。父亲和三伯有7个孩子,都管二伯叫“拄棍爹”,三伯叫“爸”,父亲叫“爹”。家里奶奶、二伯、三伯母、父亲、母亲加上7个孩子12口人,就7个半劳力,生活艰难可想而知。爷爷71岁时因病去世,于是父亲24岁开始当家,操持一家生计。

家里孩子多,且多为男孩,饭量大。当家一个月,三伯从部队邮寄回来50元买的一口袋高粱全部吃光。父亲急了,对奶奶说:“我不当家了。”奶奶赶忙说:“好娃呢,你不当家,咱这一家老小可咋活啊。”没办法,父亲再挑重担。就这样,这个家在奶奶的指导下和父亲的努力下慢慢前行,虽然困顿,但不缺温暖。

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家教严格,对我尤甚。我小时顽皮,常挨打。上小学时,每次考试父亲都要求我考第一。奶奶心疼我,嗔怪父亲:“第一是给你家焊下的,别人家的孩子就不能考?”严格近乎无情的教育,让我总觉得父亲心狠。后来在外地上初中、高中,远离了父亲,便有了诸多放纵和叛逆,最终高考落榜回家。望着垂头丧气的我,父亲失望又无奈地说:“回来就回来吧。”瞧着我每天懒散颓废,父亲为我谋了一份在村小当代课教师的工作。到校工作前,母亲偷偷对我说:“你爹每晚都睡不着,总是说,你打小没多干过活,今后咋生活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父亲也是爱我、关心我的,只不过形式有些特殊,而我却让他失望又失落。从教后,苦活累活我都抢着干,教学谋创新,成绩争前列。一次一次的成功也让我从小学到乡教办,再到教育局,身份也由一名代课教师变为公办教师。收到运城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看到了父亲满意的笑,也懂得了最大的孝顺就是让父母感到荣光。

父亲尊兄敬兄。二伯身体残疾,一直随我们生活,因行动不便,身上难免有异味,父亲教育我们不得嫌弃。每次吃饭,第一碗先给二伯盛,且由我们轮流端饭,长年累月,已成习惯。二伯患病,父亲陪护,二伯去世下葬,我们5个侄儿要负担费用,父亲说这是他的责任,不用我们操心。三伯转业进城,2002年突发疾病去世,父亲忙前忙后,送兄一程。

父亲待侄如子。过继给本家的大伯早逝,大伯母不久也随他而去。家庭连遭变故,抱养的堂哥受了刺激,脾气暴躁,时常离家出走。于是,多少次夜晚,家里的大门被堂嫂急促敲开,父亲穿衣推车,外出寻找。也许是因叔侄心灵相通,父亲总能找到他。找到后,堂哥不坐自行车回家,父亲就陪堂哥往家走,一路走,一路开导,讲自己初挑重担的忐忑,讲自己理家的经验,谈家庭趣事,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到家,多是鸡鸣五更。如此一次又一次,从不厌烦。那时,父亲在大队鱼池养鱼,有时夜晚需在鱼池看守。一个隆冬的早晨,父亲早起巡塘,发现池中泡一黑影,父亲一惊,以为是堂哥夜晚来找他,不慎掉入鱼塘。父亲顾不得寒冷,跳入池中,破冰救人,拉到岸上一看,万幸不是堂哥。父亲当时估计吓怕了,一个人坐在池边久久不能平静,父亲那种劫后余生的神态我至今仍记得。后来,两家互相帮衬,家境慢慢变好,特别是堂哥凭着做生意,成了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后,父亲终于放下心来。

父亲竭力助人。他当过大队渔场场长、生产队队长、村委会副主任,但这些职务与父亲为邻里乡亲当红白事总管相比,都显得“不值一提”。总管总管,什么都管。白事从老人穿寿衣到祭祀,从入殓到下葬,联系租桌椅和请乐人,红事从迎娶到典礼,从待客到安席,有时还客串主持或证婚人。每次回到家,母亲都会说:“谁谁家什么事,你爹给当总管去了,累得声音都哑了”。父亲则笑着说:“人家请咱,咱就得替人家操心,要不请总管干啥?”

父亲尽责呵护着亲人和邻里乡亲,却唯独没有对自己身体负责。家乡井水含氟量高,再加上父亲养鱼多年,每年冬天下水捕鱼,两个膝关节早早就开始疼痛,走路一瘸一拐。为减轻疼痛,父亲常年吃止疼药,开始一两粒,后来一吃一把,让人看了甚是心痛。我陪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办法,只能置换关节。一听费用昂贵,还需去西安手术,父亲就不肯做了。直到有一天,母亲偷偷给我打电话,说父亲腿疼难以走路。我和妻子急忙赶回家,反复做工作,才勉强将父亲带到医院。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父亲一侧股骨头坏死,两个膝关节磨损严重,都需更换。我一听,鼻子一酸,父亲20余年来忍受着多大的痛苦。手术两次都非常成功,医生对我说:“老爷子很刚强,手术时还与我们交谈,少见。”术后,父亲很高兴,腿不疼了,走路平了,人也显得高大了,和人说话总是乐呵呵的。

忙累了一辈子的父亲总是闲不下来,让我在城里给他和母亲找了个帮幼儿园看门的工作。父亲对工作特别负责,每天一大早,大院、门前扫净,幼儿到校、放学站在门口兼职保安,晚上放学楼上楼下、一间一间教室检查门窗是否关好。老了老了还有一份工作,他很有几分自豪,干得有滋有味。

没有想到,此后不久,父亲不幸染病,时间不长,便离开了人世。

父亲尽责赡养父母,尽责呵护兄长,尽责抚育子侄,尽责和睦乡邻,尽责对待工作……看到他临走前为母亲劈好的柴火和偷偷为母亲存钱的存折,望着村里乡亲前来送他最后一程的场景,我知道,父亲一生的尽心尽责肯定给他带来了我们体会不到的快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