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不绿荒山不回头

新绛县东韩村村民杨冬明绿化荒山的故事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16

杨冬明

立冬过后,寒意渐浓。在新绛县的马首山上,杨冬明正带领20余名工人,迎着乍起的寒风,抢抓雨后湿润墒情,加紧栽种树苗,为冬日的马首山增添新的绿色。

今年50岁的杨冬明,是新绛县泉掌镇东韩村人。他先后务过农、打过工、搞过养殖,在村里事事带头,还加入了党组织。

2013年,杨冬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承包10公里以外的荒山来种树。做出这个决定绝非偶然。杨冬明的父亲在煤矿工作,小时候,母亲常常带着他到煤矿居住。杨冬明一到矿上不是与同龄小伙伴上山玩耍,就是爬树玩捉迷藏,与大山和树木结下很深的情感。

杨冬明不顾家人与亲友的反对,毅然决然放弃稳定的收入,卖掉搞运输的汽车,主动与林业部门和北张镇政府联系,流转承包了庙儿坡村北部1000亩荒山,开始了7年执着的植绿播绿,成为新绛县社会化荒山造林为数不多的“吃螃蟹者。”

开弓没有回头箭。杨冬明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让妻子取出多年的积蓄,便带领父亲和妻子上山了。

马首山石厚土薄,干石裸露,凹凸不平,要刨出一个个树坑来,不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还要有惊人的毅力。

杨冬明先在石头最多的山坡进行尝试。锄头不行的时候就用钢钎撬,有时钢钎下去石头纹丝不动,就换个方向转着圈撬。就这样,一点一点,一块一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用了半个月,杨冬明愣是在遍地石头的山坡上,刨出3000多个树坑,并把刨好的树坑垒出一个个月牙形的鱼鳞坑。

树坑刨成了,树栽下了,浇水成了最大难题。杨冬明就用三轮车把水拉到山下,再用水桶把水挑上山坡,一担一担地挑,一步一步地走,走走歇歇,歇歇走走……

杨冬明说:“树栽好后,虽然浇了一遍水,但那点水能不能起到作用,我十分担心。那时,我们全家天天晚上都坐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盼着老天下雨。”

杨冬明精心培管,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间伐抚育,硬是把树木当成孩子精心“抚养”。

就这样,春天,杨冬明上山给树苗培土、围堰、施肥;夏天,背着药桶给树苗打药除虫、除草;秋天,给树苗修剪、整形;冬天,给树苗防冻、防火……一年四季,夫妻俩将辛劳交给了荒山,用汗水浇灌着树苗,靠执着与信念坚守着初心使命。

7年来,杨冬明累计投入绿化资金100多万元,流转荒山荒坡地达1300亩,栽种上了侧柏,套种上了连翘,成活率达90%以上。今年,杨冬明又流转了900亩山坡地,为明年开春造林做准备。

“这一块有5万多棵侧柏、2万多棵连翘,都是前年栽下的,再过几年侧柏就会长成绿油油的大树了。连翘3年挂果,5年后进入丰产期,我这550亩山坡地年产值至少有20万元。明年开春再把剩下的山坡地也都种上侧柏、连翘和花椒。这样,马首山前沿就会连成一大片,我这些树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阵阵寒风吹拂着脸颊,他抬起头望着漫山遍野的侧柏、连翘,如数家珍地细说着。(张秋明 卫世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