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金融卫视”华世亭现象

“枣功臣”周兵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16

周兵(中)在大棚里,了解贷户冬枣管理情况。 景斌 摄

运城晚报讯 (记者 景斌)“采访我?我其实没啥可说的,真的!要不采访我们行长吧!” 见到周兵,是在临猗农商银行庙上支行的行长办公室。得知要采访,他紧张得坐在板凳上不住地搓手,说话也有点结巴了。 就是这个略带腼腆的汉子,在临猗庙上一带可谓是老百姓眼中的“红人”“名人”“百事通”。 庙上支行行长李世斌说,庙上乡的百姓大多种植冬枣,在冬枣产业设施升级、提质增效中,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功不可没,周兵功不可没。

“试”出来的设施升级 

2005年左右,庙上一带群众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尝试发展枣产业。 一开始是从外地引进个头大、产量高但口感一般的梨枣,后来逐步稳定在个头不大但果实均匀、色泽鲜艳、口感甜脆的冬枣上。普通年份,一亩冬枣年收入也能达到四五千元。相较传统农作物,种枣收入要高出四五倍。为支持枣业发展,庙上信用社每年给当地百姓户均发放贷款2万元,帮助购买化肥等农资。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遇,庙上冬枣产业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而这个偶然的机遇,说起来离不开周兵的担当和判断。 当时,薛家庄村民王丰乐找到周兵,想贷款给枣树搭大棚。 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给蔬菜搭大棚似乎天经地义,但给枣树甚至给枣园搭大棚,则闻所未闻,想也不敢想。 周兵和王丰乐是老同学,之前也打过交道,只不过后来从事信贷工作后,他刻意与同学之间保持了距离,“不敢搅太深,搅太深有些不能放贷的话不好说了”。 “这个老同学和我同岁,家里条件不太好,一直有外债。”“他要是贷款买化肥什么的,我都敢放,可是他要搭大棚,这风险太大!” 到底能放不能放?周兵陷入纠结。 最后让他下定决心的,还是他对老同学人品的判断。“他这个人不错,虽然有外债,但是讲信义,有闯劲。” 于是,顶着压力,担着风险,周兵给老同学王丰乐放了2万元贷款,支持他给枣树搭大棚,“试一把,做庙上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得益于大棚内温度高,又能抵抗雨涝和病虫害,王丰乐当年的枣收成特别好,而且上市比别人早。4亩大棚一下子卖了将近8万元。这在村里可算是发了大财,一家人都不敢声张。 王丰乐还了贷款和外债,第二年又承包了更多的地种“大棚冬枣”。 看到王丰乐的阵势,村民们也明白了其中的好处,纷纷跟进。呼啦一下子,就有二三十家跟着建了大棚。有了支持王丰乐的经验,周兵果断给这二三十家都放了“冬枣大棚贷”。 第三年,薛家庄80%的农户都给枣树搭了大棚。这时候,心思活泛的王丰乐发现竹竿搭的棚质量只能管3年。要想长期受益,必须给枣树搭更耐用的水泥框架棚。 顺理成章地,周兵在老同学改良大棚上,又给予了必要的信贷支持。老同学也没有让他失望,不仅当年还清了贷款,还在庙上支行开设了“专户”,定期给里面存钱。几年下来,存款数目已十分可观。 目前,庙上乡冬枣大棚覆盖面积已经超过95%。冬枣产业不仅成为庙上乡百姓的致富产业,而且成为水果大县——临猗县的支柱产业。体现在周兵个人身上,今年仅冬枣大棚一项,就发放贷款2700万元,是2011年的4倍。 

“走”出来的“百事通” 

近3年来,周兵累计为1600户农户投放贷款9000余万元,累计收息680余万元,贷款收回率在99.9%以上。 周兵把庙上支行当成了自己的家。 平时下班,他就在周围村里散步,既锻炼身体,又能增加和群众的“眼缘”。 “开车就和老百姓拉开距离了,不如走着方便。走着见人就问,脸熟就问,越问就越熟。到地里,看见有庄稼长势不好,就问这是谁家的地,问问就对这家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周兵说,自己之所以被称为“百事通”,都是平时走出来的。 别人平时周末都回城里和家人团聚,他则是把妻子孩子都叫到乡村“呼吸新鲜空气”。“扎根这里才能熟悉这里。熟悉这里,干起活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现在老百姓找我贷款,我不用问就知道能不能放。”周兵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