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中国梦•黄河情】一人一果一世情,爱上壶口眼中再无大江河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9-21

  吕桂明拍摄的壶口开放首日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9月17日,受持续大流量洪水影响,关闭了一个月的壶口瀑布景区重新开放迎客。黄色瀑布奔涌而泄,一道彩虹横跨壶口两岸,讲述着黄河因壶口促成的秦晋之好。观景桥上红裙飞扬,人群中,有个人说:“壶口既像我的母亲,也是我的爱人。”这表白,甜甜酸酸,像极了舌尖触碰过的吉县苹果。


  中等身材,肤色黝黑,言语间浓重的吉县口音,打过工,伺弄土地,住在壶口景区不远的窑洞里,他是吕桂明,地道的吉县人。能在熙攘的人群里直言所爱,又能让人强烈感受这爱的真挚,吕桂明积淀了22年。


  吕桂明作品


  “1998年,我在山西日报大门口的灯箱上看到一张不寻常的壶口照片,那是壶口被冰凌封冻的样子,造型极为特别。我听到他的作者王悦讲述创作过程中的不易,那是我第一次对家乡景观有了全新的认知。”吕桂明说,那时起,他情定壶口,自学摸索成了一名景点摄影师。从最初的解决生计,到记录壶口之美,吕桂明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购置专业相机,甚至卖掉了家里的部分苹果园。


  想用光影讲述壶口之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吕桂明曾经被河滩石头上的冰,冻在壶口岸边,也曾在脚下打滑时,抱着相机滚落在岸边的泥泞里。一年有300多天坚守在壶口景区,这份执着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极大的耐心。17日,他的姨夫去世,正值壶口重新开放迎客,吕桂明抽空“偷跑”至壶口,拍下了首日迎客照片,这些作品出现在新华社、光明网等媒体上。22年来,专拍壶口的吕桂明有许多作品出现在国内外网站上,他让壶口通过网端“走得”更远。


  吕桂明讲述与壶口的深情


  如今的吕桂明,已经从摄影爱好者成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吉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但他还是个地道的果农。“我家里种着好几亩苹果园,我们吉县的苹果有近40年的历史,香甜可口,是山西唯一首批成功入选欧盟保护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一波广告猝不及防,但吕桂明语调真挚。


  黄河在吉县奔涌而过,留下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震撼之景,也让这里的土地孕育苹果有了天然优势。30多年前,吉县人发现了这份大地的馈赠,拔掉了玉米棒子,种上了苹果树,“维度适宜,海拔适宜,土壤适宜,温差、光照适宜,空气质量适宜。”吉县东城乡原副乡长葛根朝是地道的苹果专家,他靠着种苹果带动农户脱贫。


  快到采摘期的吉县苹果


  “观壶口瀑布,品吉县苹果”,这是一句飘扬在平阳大地上的“推介词”,而他的传播者,就是11万吉县人民。如今,这里有80%以上的耕地种植的是苹果,吉县也是全省唯一依托苹果产业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在这里,几乎人人直接或者间接吃上了“苹果+旅游”的致富饭。“红色苹果代表产业特色、黄色瀑布成为县域旅游发展王牌,绿色生态是天然宜居氧吧,这是领跑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三色品牌’。”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松强说。


  葛根朝最早种植苹果,以此带动农户致富


  22年专拍壶口,让吕桂明有了“壶口代言人”之称,9月20日,他在景区接受采访。这个当地老百姓自封的代言人,就是个与普通老百姓无异的果农,这个走进壶口,端起相机还要俯身拾捡垃圾的摄影师,与他的11万吉县乡亲一样,生于斯长于斯,保护这里,反哺这里,他们是那样真切地爱着壶口。


  三月桃花汛,水色金黄透亮;五月到六月,是清流飞瀑;进入七月,会形成排山倒海的瀑布群;冬日,小雪流凌大雪合桥,是冰瀑玉壶的美,这是吕桂明眼中壶口的四季。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这是著名散文家、新闻理论家梁衡笔下的壶口。


  如果你见过壶口秋风,吟诵过《黄河大合唱》,读懂了黄河之魂,聆听过这里的故事,真切地看过这里的人民,你便会爱上壶口,如同吕桂明,一生情牵壶口,眼中再无大江河。


  记者 郝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