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古时这样“说丰年”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9-17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秋分被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此庆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庆丰收在我国古已有之,而且节日习俗也甚为丰富考究。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认为农作物丰收是各方神灵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自形成氏族部落起,便有了祭祀土地和稻谷之神的传统。土地之神为社,稻谷之神为稷,土地和稻谷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古时,“社稷”一词代指为国家,这个词也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社神是共工的儿子勾龙,共工氏主管水利,整个氏族世袭水正之职。在洪水暴发的时候,勾龙引导百姓在高地土丘上建筑房屋、开垦荒地以抗洪水,高地土丘上每25户为一社,这就是社字的最早来源。勾龙死后,被人们奉为土地之神,也称为社神。

西周时期的社神地位极高,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拥有社祭权。春秋以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祭开始走向民间,其政治性和宗教性逐渐弱化,而社会性和娱乐性逐渐增强。到汉代时,社祭实现了从国家礼制到民间节庆的彻底转变,成为百姓的盛大节庆活动。

《孝经·援神契》中记载:“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可以说,社是被百姓尊崇的众多土地之神的“代表”,来接受农民的祭祀。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灵,后来逐渐人格化,叫社公,俗称土地爷,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称土地奶奶。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为感谢年少游历时,土地庙为其提供的遮风挡雨,命令全国范围大肆兴建土地庙,各地官府,各级行政机关,乡村、城镇土地庙遍地都是。在民间,传说二月二为土地神的诞辰,因时间相近,神祇相似,逐渐地将土地信仰与社祭相混合。

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起源于上古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清。春秋各有一个,即春社和秋社,分别在立春后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大体在春分或秋分前后。春社与秋社祀神的功能有所不同,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土地神,即所谓的“春祈秋报”。秋社是丰收后的庆典,辛苦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放松下来,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因此,秋社往往较春社要隆重、热闹得多。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就说:“秋分以牲祠社……盛于仲春之月。”而这个以庆祝丰收为主题的秋社,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的丰收节。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