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07-22
7月20日,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为配合西安白鹿原水生态中心项目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上一处西汉早期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编号M1的大墓出土的2200余枚玉衣片、带有“家丞”字样的封泥以及完整的陶质伎乐俑、编钟、编磬组合等,表明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列侯级。
据了解,此次共发掘古墓葬27座,沟两条,出土器物529件(组)。其中,竖穴土圹墓3座、竖穴墓道土洞墓13座、斜坡墓道土洞墓7座、斜坡墓道土圹墓4座。
据考古人员介绍,编号M5~M27的23座墓葬形制较小,出土器物多为陶器、青铜器。在编号M21的墓葬中出土器物37件(组),器类有陶方仓、罐、盆、甑、铜镜、鋗、带钩、棺饰、铁灯等,其中铜鋗(xuān,音宣)外壁刻有“襄城家铜鋗容三升重九斤”铭文。鋗,是古代的一种平底盆形有环的小锅,一般属于食器或水器。
此次发掘的编号为M1~M4的墓葬形制较大,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检查认定,这4座大中型墓葬为重要考古发现。
尽管遭到盗扰,但仍出土器物190余件(组)。专家表示,M1规模宏大的墓室以及出土的2200余枚玉衣片,带有“家丞”字样的封泥,完整的陶质伎乐俑、编钟、编磬组合等,表明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列侯级。
“在M1、M2的南侧与西侧发现不连贯的夯土痕迹,由于20世纪60年代土地修整对原始地貌破坏较大,这些迹象是否为M1、M2墓园的垣墙,还有待进一步勘探调查证实。”考古专家表示,西安白鹿原汉墓M1~M4规模大、等级高,应当属于霸陵陪葬墓,这几座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霸陵陵区的构成以及陪葬墓的葬制具有重要意义。M1大墓椁室内出土玉衣片2200余枚,是已知汉长安城周边出土玉衣片最多的一座西汉墓,玉衣的复原将为汉代玉衣制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三秦都市报》7.21)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