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远离危险 让孩子快乐成长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13

阳光灿烂的夏日,本该是充满欢笑的季节。然而,在5月16日的同一天,却发生了陕西省延安子长市5名中学生下河游泳两人不幸溺水身亡和河南省潢川县来龙乡黄堰村5个孩子游泳溺亡两起悲剧。花季生命过早凋零,带给那些不幸家庭难以承受的巨大痛苦,又一次用生命代价给社会、给家长敲响了警钟。

游泳,是人们在夏季最喜爱的消暑方式。面对游泳安全,尽管家长不乏叮嘱,学校多有告诫、媒体也有提醒,但每逢假日,总有学生不慎落水或玩水溺亡的噩耗传来。一再发生的悲剧警示人们:安全无小事,玩水猛于“虎",如果仅靠流于形式的一般提醒,缺乏具有实效的安全教育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对于天性活泼、避险意识不强的孩子,很难起到应有的防范作用。

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在以下3个方面狠下功夫:

首先,还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家长和学校乃至社会一定要将孩子的安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铭记教训,警钟长鸣,运用现实案例交流互动,播放直观图片、公益公告、电视飘字、张贴或发布公告、致家长一封信、手机微信短信等形式,多措并举,举一反三,普及面向孩子的安全防范和溺水自救的常识与技能,全力营造浓厚的假日防溺水教育氛围,为孩子筑牢一张夏日安全网,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告诫孩子们不在没有成年人带领的情况下私自游泳,更不结伴到水库、河流、水坑等未知水域贸然下水。把不做危险的事当成是做好孩子的第一要务,内化为孩子的自觉意识和本能行动,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堵疏并举护佑孩子的安全。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于大人们的劝导未必能听得进去。尤其是酷热季节,面对清凉的河水,他们常常忘记家长的告诫,扑到水里玩得忘乎所以。因此,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相关部门若在人员可能落水的河边湖畔设置“水深危险”“注意安全”“严禁游泳”之类的警示标志,在重点时段安排人力巡逻警戒,动员周边群众进行看护,以便及时阻止孩子们下水嬉戏,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可在一些具备游泳条件的水域,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安全的游泳区域,如此正面引导之下,孩子们私自结伴到野外游泳的情况必然会大大减少。

再次,要建立监护长效机制。媒体曾不止一次报道,在很多村庄,年轻父母进入城市打拼,孩子被迫成为留守儿童,在村里的老人普遍年迈,只能是无奈地“散养”着孩子们。失去了大人们的护佑,孩子们面临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

鉴于目前的状况,笔者以为,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大公共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建设投入力度、为孩子们的双休日和假期创造更多可以娱乐健身的公共场地的同时,还要花大力气研究部署留守儿童工作,建立专门组织,对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实施结队帮扶,使留守孩子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真正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时下,夏天高温刚刚开始,只要全社会各方面都行动起来,只要各位家长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学生溺亡的悲剧就不会重演,孩子们才能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 (彭建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