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4-18
本报通讯员 曲晓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不能停止治疗的透析患者,运城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积极建立战时机制,对工作来了一场“改头换面”,实现了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不误”。
“改”
“改”是改上班时段。为了避免患者聚集,科室安排医护人员提前至7点30分到岗,从时间上做到了患者自然分流,保证了早班透析结束后至少30分钟的开窗通风时间。二是改饮食习惯。医护人员除了正常的上下班严格体温测量、手卫生、防护用品佩戴外,还坚持做到错开时间段、不集体进餐。同时,该科室指导患者进餐后再进入透析室,保证在透析期间尽量不进食。三是改活动轨迹。科室人员坚持家里和科室两点一线,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减少外出次数。
“头”
“头”就是严格把好思想和物理两个“头”一道关口。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念的落后,是最可怕的落后。科主任和护士长组织带领全科人员进一步学习专业学会颁布的各项规范指南,并结合国家血液净化质控中心和山西省血液净化质控部等多家疫情防控方案,制定了符合该科室的疫情防控措施,指导全科人员迅速展开战“疫”。在医患微信群中,从卫生防护、饮食、锻炼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指导透析患者日常防疫,再三叮嘱患者把控好自身第一道预警防线。
为把好物理“头”一道关口,该科室第一时间专门设立了“预检排查班”,制定预检接诊流程,对每日每班每位患者从正确佩戴口罩进入透析室前每间隔1米线排队、测量体温、进行手卫生督查等方面展开防控。同时,预检人员逐一排查掌握患者日常生活轨迹、来院方式、接触史和社交情况,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有无新冠肺炎的相关症状,并做好透析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换”
“换”是换流程、换方式。疫情防控期间,结合该院下发的病区管理规定,该科室将每日对患者6小时的管理更换为对患者24小时网格化管理,包括居家地址、同住家属、来院方式、活动轨迹等,进行逐项登记。同时,几次三番嘱咐血透室患者除了特殊情况(如生活不能自理、神志不清等)应减少陪护。如果必须有人陪护,则力求做到陪护人员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更换,须佩戴口罩、测腋温并登记、洗手、出示健康码后,方可分批进入透析室,减少聚集,其他所有陪护家属一律不得入内。医护人员还与暂时离开该院的血透患者一一取得联系,劝导他们在该院继续透析,等疫情结束再返回。一开始,有些患者和家属不理解,有情绪,甚至埋怨这种做法“不近人情”。在医务人员的耐心解释下,患者和家属逐渐理解和配合,后来患者们都夸赞该科室“心细、预事早、这个‘换’有必要”。
“面”
“面”是加强科室的全面清洁。对血透室而言,有效消毒隔离就是抗疫根基。血透室要落实卫生消毒和医疗废物管理,对透析机、体重秤、地面、血压计、门把手、桌面、键盘等高频接触表面增加消毒次数。对室内空气,每班透析结束后,保证开窗通风至少半小时,并保持新风系统全程开启。对医疗废物严格管理,采用鹅颈结封口,联系相关人员及时回收,有效防止疾病传播。抗疫期间,医务人员思想高度警惕,紧绷消杀这根弦,严格做好每个时间段的消杀工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