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04-15
体检最重要的意义是让我们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争取时机。检查结果的各种指标,可作为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但很多专业的医学术语、英文缩写,常常让老百姓一头雾水。
体检报告里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秘密?拿到体检报告,应该怎么看?日前成立的运城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门诊,可以回答您的这些疑问。
作为我市第一家开设的健康管理门诊,这里高级职称的临床医生,可以为受检者制订个性化体检方案,针对性解读体检报告,建立规范化健康管理档案,并提供健康综合管理处方。
□记者 王耀
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之后国家又先后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政策,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9年4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正式成立健康管理科,并设立健康管理门诊,就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举措。
“运城市中心医院始终突出公益属性,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改变。门诊的成立,可以更好地服务百姓,占领健康管理主阵地,让‘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科科长李绒说。以市中心医院为例,2019年,约有2.5万人次在该院接受了体检。虽然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体检的重要性,但在传统观念里,人们对体检的认识差异性较大,存在一定的误区。
“不少人是参加单位安排的集体体检。这类体检项目统一,省心、方便,但缺乏针对性。还有的人觉得检查项目越多越安心,直接选择‘我全都做’,这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体检完后不看体检报告,将其扔到一边,检完不管。”李绒介绍,正确的体检模式应该是:先由专业的临床医生采集体检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症状、体征相关信息,然后综合分析制定相应的体检项目。这种体检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可以做到早期发现疾病,又可以避免过度体检带来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以往,由于缺乏相关的专科门诊,人们只能自己选择体检项目,可能会出现重复选、漏选的现象。但健康管理门诊成立后,填补了这一空白。通俗一点讲,健康管理门诊就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是第一道防线。”李绒告诉记者。
打造健康管理的闭环
以健康体检为切入点,打造健康管理的闭环——运城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科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由单纯健康体检向全面健康管理过度,发挥三甲医院区域引领作用,为亚健康状态等人群做好健康指导,着重解决疾病前期筛查、评估、预防。这是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门诊的最高追求。
4月6日,市民小王走进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小王今年21岁,身高1.8米,体重却超过了120公斤。近段时间,小王经常感到心慌气短,烦躁不安,没有食欲。
“我儿子是不是得了啥病了?你们这有什么检查项目,全给他做一遍。”一旁陪伴的父母急切地问,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先别着急,让我跟孩子谈谈。”接诊的李绒决定先了解小王的日常生活的基本情况。
经过与小王的细致交流,李绒初步诊断,小王的诸多不适是由于长期暴饮暴食、睡眠不规律、缺乏锻炼等综合因素引起的症状。“孩子告诉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天天在家看新闻,身体一有风吹草动,就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思想压力很大。”李绒说。
根据小王的身体情况,李绒列出了体检项目表: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同型半胱氨酸、腹部彩超、甲状腺功能等。
几天后,报告出来了。“小王的身体没有什么器质性问题,就是肥胖、不规律饮食带来的一些不适症状。但需要警惕的是,孩子据此产生的心理焦虑。”李绒说。
据此,李荣对小王进行了心理疏导,强调今后要持久性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重、锻炼身体、控制饮食,制定了详细的健康指导意见,并为其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
李绒介绍说,目前,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可以提供血常规、生化检测、肿瘤标志物、彩超、骨密度测定、碳13呼气试验、胃肠镜、CT、核磁共振等多个项目。对于检查出患有重大或危急病症的患者,依托市中心医院这一全市唯一三甲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的雄厚力量、强大的医疗团队,随时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保障患者第一时间得到规范、科学的诊治。
相关链接:
如何正确完成一次体检?
科学确定体检项目。人的身体状况和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往往因年龄、性别、职业和个人健康状况、家庭病史而异,选择体检项目也要因人而异。一般采取“基本项目”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体检方案。
基本项目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专项检查项目包括慢性病早期风险筛查,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基本项目对常见的、多发的疾病能起到基础把关作用,筑起必要的健康防线。
在完成以上常规体检项目后,还可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增加体检项目。40岁以上的人群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评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50岁以上的人群重点关注肿瘤指标、大便常规和隐血检查等,评估肺癌和消化道肿瘤风险。除此之外,男性需重视前列腺检查;女性需重视妇科类B超检查;若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则要注意颈椎病和亚健康状态。
辩证看待体检报告。体检结果没有异常并不代表身体绝对健康,只能说明身体达到了及格标准。当然如果指标不在正常值内也不代表一定有问题,过度空腹、休息不好、太晚抽血、情绪波动、剧烈运动、油腻饮食、女性生理期等都可能影响体检结果的准确性,仍需结合病史和一系列检查才能确定是否患病。
动态关注数值异常。体检指标异常不必太过紧张,但也需重视并动态关注。在短期内需进行复查,根据指标变化,来评估是否有某种疾病的发生。对一些处于指标“临界值”的项目,虽然没有达到疾病诊断标准,但已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也需引起重视。同时,应把每年的体检报告保存好,做好对比,查看指标变化趋势,并遵医嘱改进生活方式。
务必重视体检建议。体检报告中常会出现立即就诊、及时就诊、门诊复查、随访等建议,需高度重视,遵医嘱执行。关于戒烟、戒酒、早睡不熬夜、营养均衡等建议也不能小觑,需养成经常锻炼、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等良好习惯,才能达到“规范体检、全程管理”的效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