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致敬!向战“疫”一线的勇士们
——晚报为您讲述市二院的感动故事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02-01

记者 王斌

▲一线医护人员宣誓 王军 摄

连日来,作为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和传染病防控第一阵地,运城市第二医院(原运城市传染病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正昼夜坚守在战“疫”一线。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是群众健康的“守护神”,是最美丽的“逆行者”。1月31日,记者与该院工会主席王军取得联系,了解到发生在这里的诸多感动故事。

◆“二院速度”

1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专题工作会议后,运城市第二医院立即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机制,并在全院发出倡议,提出“疫情就是命令,冲锋不讲条件”。第一时间,院里所有年轻的医护人员积极响应,主动请缨,没有一个人找理由推脱。

由于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全院医护人员1月22日便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院方及时成立了应急防控领导组和3个应急梯队,细化责任分解、设立发热门诊、布置应急病区、储备应急物资、畅通就诊通道、设置醒目标识。经过多部门连夜协同作战和全方位处置,诸多安排很快按要求全部到位。该院还腾出了肝病三科病区和结核一病区,按照标准进行改造,用于中、大疫情救治使用,确保有备无患。

1月23日,以门诊部和急诊科为主,院方组建了一支发热应急队伍,全面承担发热预检和发热门诊的任务。从环境布置到场地消毒,从设备的搬迁到流程的制定,大家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经过短短一天的奋战,由发热通道、发热预检、发热门诊和发热候诊区组成的第一道关卡便初步到位。

这一天的13时许,3个应急梯队的医护人员正聚集在会议室,专心致志地听取感染科老师讲解防护服穿脱流程。不穿不知道,穿上才知道它有多笨重,才知道它有多热。一套工作服,一套防护服,外面还有一层隔离衣,再加上防护口罩、护目镜,从背后,你根本看不出哪个是谁。当时,作为医院疫情防控宣教组领导,王军以敏锐的新闻视角,拍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照片中,虽然看不到她们的面容,但从她们坚毅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她们对于这场战役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也感受到了医护人员们那一颗颗火热的心和勇于奉献的情怀。事后大家才知道,当时很多医护人员没顾上吃午饭就来了。

当天下午,第一例确诊患者住院,所有医护人员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医护人员吃住几乎都在医院。现在,在病区里轮流工作的医生共有5位,除了潘朝霞主任以外,还有陈刚、姚明琦、杨福亚和兰静,他们都是不到40岁的副主任,都是主动请缨进入一线病区的。

◆第一道防线

清晨,在市二院大门口,全副武装的护士们严阵以待。

她们不畏严寒,昼夜坚守在第一道防线,其中,有正处哺乳期的母亲,有无法送葬的孝子,更多的是与家人无法团聚的儿女。

发热预检处是第一道防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里的医护人员负责对每一个进院人员测量体温、问询情况、收集病史病历,同时,进行分诊并做好发热病人登记。或许,这里算不上真正的一线,但它却处于最前沿。大家都清楚,真正的危险往往是不知道危险。但为了全院的安全,她们必须把好第一关。

发热门诊是前沿重地,这里的医护人员直接面对的是发热病人。身处室内且零距离接触,恐惧在所难免。她们却自我调侃说“消除恐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面恐惧”。其实,这只是一种无奈,只因职责所在。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过度恐慌,护士会引导等待结果的患者来到发热候诊区,并对其进行科普宣教和心理疏导。其间,为了防止有些不安分的病人乱跑,她们常常把守门外,大冷天一站就是几小时。

从1月24日到30日,短短一周时间,市二院共预检750多人,接诊发热病人和疫区接触者56人,且无一例漏检和漏诊的。

◆护士们的日常

应急病区的护士白班需要上6小时,上班前穿脱一次防护服最少得花费半个小时。穿上3层防护服后,4个小时不能脱,汗水直流,而且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卫生间,甚至需要戴上纸尿裤。严重的缺水导致她们下班后什么东西都不想吃,一进门,就是喝水,再喝水。缺水导致的疲惫和身体各方面不适,一天时间内根本无法缓解。

每次上岗前,值班领导都会询问大家吃饭了没有,吃了多少,叮嘱大家先上厕所。

事实上,每一名护士下病房后都是单间隔离,她们不敢和家人见面,只能隔着手机进行视频聊天;不敢出门,生怕万一自己被感染了再传染给别人。

现在,虽说病人不多,可是,护士的工作可一点也不少:每天两次紫外线消毒,40个紫外线灯,一个个开,开后再登记,半小时后再一个个关掉。且不说紫外线的味道有多么不好闻,单是这来回在病房楼道往返开关紫外线的忙碌,就得折腾大半天。

清洁消毒工作平时都是保洁员在做,为了减少感染机会,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入病区,现在这些全部由护士承担,每隔两小时要对病区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医疗垃圾和病人生活垃圾需要在消毒处理后再密封分装,转运出去后进行终末处理。每天的治疗结束后,护士还要对病房内的物品、地面一一进行擦拭消毒。

虽然活很多,但护士们干起来一点也不马虎,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比如地面消毒后,消毒剂需要作用30分钟,那她们就等待30分钟后再擦干地面。从消毒液的配制到紫外线的照射,来来往往,里里外外,一个流程下来往往累得直不起腰。

院方给里面的工作区配了一个IPID,医护人员可以与外面视频通话。大年初一的上午,护士程晓婵就通过IPID和院领导通了话,里面的两个病友也收到了祝福和鼓励,情绪都挺好。

稍微闲下来的时候,全副武装的护士们会聊聊病员的情况,判断疫情的趋势,但大家都尽量避免聊老人聊孩子。

◆“也许我们会成为朋友”

1月29日,大年初五,护士李冰洁值晚班。

这一天已经是李冰洁进入病区工作的第七天了。因为疫情,护士都不能回家,院里安排大家集中生活。

换班下来,除了吃饭休息,护士们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家里人报平安。每次在电话里、视频中,李冰洁总是难以给孩子解释得清:妈妈为什么不能和家里人一起过年。她心想,也许,再大一些,孩子自然就会明白。

这一天又有新住进来的病人,工作量自然要加大,院方又增派了人手,由李冰洁、芦希娟、王潇3个人值班。值班之前,她们早早就碰了面,讨论了一下晚上的工作流程和细节。

到了科室,先进入的是清洁区。这个区域有两间办公室,是李冰洁所在的应急科室召开协调会和专家讨论病情诊疗的地方,也是她每天上下岗必须经过的地方。

快速更换了隔离服,值班副院长和护士长又检查了她们的隔离衣,确认无误后,3人便进入各自工作岗位。芦希娟和王潇去里面为新病人采血气、测量生命体征,李冰洁在外边负责处理医嘱、填写新病人资料等,姚明琦则在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完善资料、下医嘱、打病历,大家都各自忙碌着……

李冰洁在询问病人的进食情况、大小便情况、是否乏力时,还要细心观察病人的情绪,了解病人的心情。她说,新病人都是从其他医院转过来的,刚到这里肯定会有陌生感,会不适应。护士就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诊疗。“其实说实在的,在病区这个特殊的地方,也许我们以后会和病人成为好朋友”。

“我只是帮忙采了个血”

病人住院之后,首先要进行血气分析,血气分析必须采集动脉血,动脉血管看不到、位置深,需要护士用手去触摸,同时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血气穿刺经验。可是现在,厚重的防护服影响了护士动作的灵活性,再加上戴有护目镜,动作变得更是有些不协调,还戴着双层手套,触摸几乎没有手感,给采血工作造成极大困难。因此,采动脉血成为一个大难题,困扰着大家,也成为护理部李霄和赵珺两位主任操心的事情。

1月26日,该给病人采动脉血了,第一次没有成功,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心理负担,护士长决定由荆重阳来执行。荆重阳护士此前一直在该院结核科工作,经常采动脉血,业务很熟练。她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将动脉血采集成功,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这一天,荆重阳下夜班回到公寓再洗漱完毕,已经是次日快中午了。下午本该她休息,可是科室又有需要采集动脉血的患者,她二话不说又来到病区进行采集。

说来简单,可这根本不是通常一个单纯的采血问题,它需要护士再次穿上防护服、隔离衣,需要进入应急病区,需要密切接触病人。可是,对于荆重阳而言,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她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帮忙采了个血。”

◆感动无处不在

这几天,病区里经常会迎来穿着厚重的隔离服、防护服的省市专家到病房会诊,也有CDC(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务人员进病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李冰洁说,现在住进来的几个病员病情都不重,没有危及生命的体征,除了咳嗽、乏力等之外,就是体温经常波动。按照要求,护士需要每隔两个小时给病员测一次体温,每隔一个小时测一次指端血氧。

李冰洁说,病人每三天就要复查一次肺部CT和CD4细胞,这些都需要放射影像和检验科的同事来完成,听说她们抗击“非典”用了两个月,也许这次“抗新冠”用不了这么长时间。

李冰洁还说了许多让她感动的细节:李国岗副院长一直和大家在一起,查看工作是否规范,防护是否合格,而且还带病人做CT、取血培养瓶等等;参加过抗击“非典”战役的主任医师潘朝霞,1月22日晚上从河津会诊回来就直接到了应急病区;医务科主任王东明深夜了还打电话了解新病人情况,完善资料,为护理站登记体温制作表格;化验室的值班人员也是一趟一趟地取血标本。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看似各自忙乱,但又紧密配合,经常工作到凌晨。这样的团队,让她更加相信“战必胜”。

有一种坚守叫严阵以待,有一种执着叫“二院精神”。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她们,是医生,是护士,更是战士!所以,我们有理由,向他们,和她们,致敬!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