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大力实施“凤还巢”计划 汇聚共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正能量

——万荣县实施“凤还巢”计划的工作实践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杜中伟时间:2019-12-23

中共万荣县委书记 杜中伟

市委指出,实施“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凤还巢”计划),是拓宽人民群众增收渠道的“就业计划”,是支持人民群众闯世界、闯市场的“开放计划”,在建设大运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万荣县总人口45.9万人,在外人员8.29万人,在外创办规模企业805家,是在外务工人员大县,也是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我们认真贯彻市委部署,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凤还巢”计划实施,不断汇聚发展正能量,加快把万荣名县变成发展强县。2017年至2018年,万荣县“凤还巢”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一、主要做法

着力做到“五个坚持”,推动“凤还巢”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一是坚持把实施“凤还巢”计划的关键放在强化组织保障上,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干得好事。强化党的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凤还巢”工作领导组,把县政协主席、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和政府分管副县长纳入进来,构建高位推动的政治格局。织密“三级网络”。县上成立“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在政务大厅设立“凤还巢”计划办公室,履行就业介绍、政策咨询、信息查询、服务网站和创业代办5项职能,做到服务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制度“五到位”;14个乡镇全部设立服务所,每个乡镇不少于3人;274个行政村全部设立联络站,形成覆盖全县、上下联动的服务网络。建立“三类组织”。已在27个省会城市成立驻地党组织、万荣经济发展促进会和商会协会等“三类组织”112个,努力做到万荣在外人员走到哪里,“三类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委、政府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二是坚持把实施“凤还巢”计划的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保障上,提供到家到户到人的关心关爱服务。积极探索,“五本台账”摸清底数。全面摸排在外人员信息,建立在外经商、务工、工作、办企、贫困户“五本台账”,有效掌握底数。“一张卡片”传递关爱。设计印制了“家在万荣”关心关爱卡,备注有“权益维护、人事代理、就业援助、社保咨询、医保服务”等12条服务热线以及微信公众号,让在外人员“把家乡带在身边”。分类提供精细服务。制定万荣县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家乡关心关爱、外出创业打工、返乡投资创业”3类7项《服务流程》,明确了118个服务细节,形成“服务有组织、办事有章法、平时有关照、难时有帮扶”的服务模式。2017年以来,累计办理关心关爱事项2.7万件,帮助开展在外人员工伤鉴定、司法调解、法律维权等40余次,让在外的安心、在家的舒心。

三是坚持把实施“凤还巢”计划的核心放在转移就业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县8万多名在外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化工建材、宾馆餐饮、家政服务、食品加工等行业,每年带回工资性、经营性收入43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部分。精准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结合落实市委“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工作要求,组建了全省第一家果园大学,出台“‘凤还巢’计划服务万荣县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30条措施”,精准开展苹果、香菇、中药材、电商等实用培训,把技术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在县职教中心建立“凤还巢”培训基地,开展化工建材、家政服务等专业培训2.1万人次。培养的化工建材专业学员供不应求,就业率100%,年人均收入七八万元。搭建平台,推动转移就业。通过“招聘推介、劳务协作、扶贫车间、就业驿站、公益岗位”5条就业渠道和“现场招聘、乡镇巡回、大型活动、微信宣传、就业平台”5类宣传方式,开通就业“直通车”,两年来共转移就业1.3万余人。打造了“全国家政企业示范单位”——北京齐家万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海军医院、振远护卫、京东物流等公司开展就业合作,每年解决两万人的就业问题,也为万荣在京月嫂提供了免费休息场所,成为集培训、就业、帮扶、维权、监管于一体的在外务工人员服务站示范点,让万荣人“在家出得去、在外站得住、前方能挣钱、后方有保障”。打造劳务品牌,促进高质量就业。结合万荣特色产业和发展方向,重点打造以“化工建材、仿古建筑、家政月嫂、熟食小吃、酒店餐饮”为主的“万荣人”劳务品牌。形成了“在外中心发布信息—乡村两级组织动员—培训机构精准培训—职业介绍统一输送—三级网络关心关爱”的劳务输出新机制,提升了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劳务品牌。

四是坚持把实施“凤还巢”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放在回乡创业上,促进人才回归、项目回归、资金回归、技术回归、信息回归。开展恳谈宣介,上门对接。坚持一月一次“凤还巢”恳谈宣介会,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找老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27个城市开展“凤还巢”活动,签订项目协议29个,吸引回乡投资65.6亿元。建立网上家园,加强联系。创办“家在万荣”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关心关爱网和32个在外人员微信群,总点击量达到270万人次,辐射全国184个地市和全球23个国家。组织开展高考优秀学子“凤还巢”研学活动、优秀大学生“家燕归巢·筑梦万荣”服务家乡实践活动。将530余名万荣在外精英纳入全县“在外专家人才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还巢。出台“六代办、七优先、八扶持、十补贴”31项优惠扶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电商“双创”孵化中心、手工制品“双创”基地,开展“优环境、促发展”专项整治,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让“凤凰”回巢后创业安心舒心,累计吸引回乡投资建设了15家规模企业和396个中小微企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五是坚持把实施“凤还巢”计划的关键点落到建强基层组织上,引导能人回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对274个行政村1100余名“两委”干部开展“凤还巢”专题培训。逢年过节邀请7500余名在外人员,召开座谈会290余场,征求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持续增加回乡“两委”干部中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名额,激发在外回乡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凤还巢”计划实施以来,全县有86名本土人才回村任职。

二、总体成效

通过实施“凤还巢”计划,有效整合县内外人才、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为全面建成小康万荣提供了强大力量支持。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加强。因为眼界宽、头脑活、理念新,回乡“两委”主干多数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南张乡东苏冯村党支部书记陈水朝投入215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主导产业、打造美丽乡村,让东苏冯村旧貌换新颜;永利村村委会主任王靖博带领村民,将永利村从“穷山沟”变成“幸福园”;贾村乡大甲村党支部书记谢海俊组织村民发展养牛专业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贾村乡大谢村党支部书记谢青宇自掏腰包4万多元,帮助村民抗旱救灾。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土人才、新乡贤参与农村事务管理,为农村带来新发展理念,提供新发展平台,强化了基层组织,促进农村工作实现新变化。

二是农民能力素质有了新提升。依托“凤还巢”计划,全县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多,转移就业力度不断加大,更多群众走出家乡、闯荡世界,思想观念、眼界见识明显提升。我县务工青年贾秋丽,在大城市看到电商发展的蓬勃态势,主动回乡创业发展,经过县电商“双创”孵化基地培训后创办了电商公司,年销售苹果50万公斤,成为“新农人”的代表。在外大学生董晓聪,2017年回乡创办了聪哥养殖有限公司,承包荒沟50多亩,养殖土猪、土鸡3000余只,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平均价格比市场高出1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三是群众收入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8842元,提高到2018年的9956元,今年有望实现“三连增”。其中,在外务工人员年工资性、经营性收入由2017年的3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3亿元。万泉乡涧薛村贫困户杨挺,去年10月农忙结束后,经“凤还巢”计划办公室联系到江苏务工,3个月挣了1.5万元,顺利实现脱贫。万荣在京月嫂郑玉兰被评为2018年在京务工优秀人员,年收入7万元以上,用专业技能创造了幸福生活。

四是社会公益事业有了新发展。两年来,在外人员累计为美丽乡村建设、修路建校、兴办产业、助学敬老等公益事业捐资捐物7000万余元。2018年,28名在外万荣企业家与家乡26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帮扶32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帮助3700余人次外出就业。裴庄乡在外企业家樊振虎、孙贵峰等30余人捐资160万余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汉薛镇生番村在外企业家王定玉等人,每年春节为村民请来戏曲名家,丰富村民生活;荣河镇临河村在外企业家孙哲,组织本村百名60岁以上老年人赴粤港澳旅游观光;光华乡在外人员樊文俊等人,为家乡中小学校捐赠价值80万余元的图书、校服、文具等。在外人员的回归,有力助推了家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会事业发展。

五是县内外力量有了新凝聚。依托“凤还巢”计划,先后举办了混凝土外加剂产业发展大会、新春企业家座谈会、“凤还巢”经贸论坛等活动25次,不断激发在外人员回乡创业热情。特聘的35位万荣籍“发展顾问”,积极牵线搭桥,推动我县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外加剂产业集聚区”。两年来,600多名在外人员到县乡村“凤还巢”三级网络和微信平台上,咨询全县发展情况和回乡创业流程,各方面的正能量充分汇聚。

三、深入实施“凤还巢”计划的努力方向

实践证明,实施“凤还巢”计划,做活了凝聚人心、服务发展的大文章,确实是“就业计划”“开放计划”“发展计划”。我们要深入探索,更好推动“凤还巢”计划向深里走、向实里走、向细里走。

一是要进一步在建强在外组织上下功夫。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在外“三类组织”,进一步建好在外人员“身边的家”。力争到2020年,实现驻地党支部、万促会和商会协会在全国省会城市全覆盖。进一步建立固定阵地、确定服务专人,让在外人员就业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党建有阵地。依托家乡“三级网络”,进一步建好服务在外人员“远方的家”。坚持不懈把外出人员土地托管服务、老人日间照料、家属创业就业、家业看护监护等服务做深做细,更好解决在外人员后顾之忧。依托内外互动模式,进一步建好关心关爱“共同的家”。为在外人员细化“六送”服务:送政策、送关爱、送论坛、送服务、送职位、送荣誉。引导在外人员向家乡开展“五推”活动:招商项目推介、专家人才推荐、产业政策推送、用工信息推选、发展建议推出,不断形成共同发展、共谋发展的合力。

二是进一步在引导回归创业下功夫。进一步打好“愿景”牌,让“在外凤凰”更热心。大力宣传推介大运城建设“三个战略定位”“四大战略目标”的部署和光明前景,集中宣传万荣在全市大格局下“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建设“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外加剂产业集聚区”、发展全域旅游、推进大县城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布局、发展规划,吸引“千凤还巢创业、百商返乡兴业”。打好“便利”牌,让“还巢之凤”更省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一枚印章管审批”等制度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打造高效集约的全新审批流程,让在外人员能回来、快回来。打好“环境”牌,让“驻巢之凤”更舒心。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创优发展环境,深化落实全市“创优营商环境、落实税费减免、加大金融扶持、提供场地支持、提供项目支持、完善孵化配套”6项措施,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对回乡创办企业专人专组陪护,一企一策服务,让在外人员爱回来、敢回来。打好“亲情”牌,让“归巢之凤”更暖心。结合主题教育“三服务”工作,进一步细化服务措施,把返乡创业人员父母妻儿的事办好,让在外人员想回来、愿回来。

三是进一步在擦亮特色劳务品牌上下功夫。品牌是形象,是市场,是效益,更是竞争力。要以实施“凤还巢”计划为依托,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培训。编印《技能提升标准》,依托果园大学、职教中心培训基地,紧盯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以“化工建材、仿古建筑、家政月嫂、熟食小吃、酒店餐饮”为主的“万荣人”劳务培训,促进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劳务产业从“卖力气”到“凭技能”的根本转变。深化规模化输出。不断用好“招聘推介促就业、劳务协作带就业、扶贫车间帮就业、社会化服务领就业、公益岗位稳就业”5个办法,完善劳务输出机制,推动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带动提高万荣的城镇化水平。做细精准化管理。认真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瞄准在外人员群体,着眼提高治理水平,进一步发挥在外服务组织作用,通过定期交流、定期回访等办法,更好地把在外流动党员有效凝聚起来,把在外务工人员有效组织起来,共同擦亮万荣劳务品牌形象。

四是进一步在对接“一带一路”上下功夫。深入领会“凤还巢”计划是“开放计划”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把实施“凤还巢”计划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国际合作,深化改革开放。目前,万荣防水外加剂在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已投资建设了不少工程项目,一些企业在当地还成立了服装、木材等贸易公司。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凤还巢”计划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为大运城建设作出更大努力。进一步完善在外组织的运行机制、资金机制、人员机制,建立在外人员数据库、资源库,及时传递市县两级的“凤还巢”计划政策、招商引资等动态信息,搭建起互动合作的平台,促进在外人士把先进经验带到家乡,让更多有识之士走进运城、走进万荣,投资兴业、合作发展,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作出更大努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