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运城乡村文明建设受到《宣传工作》关注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雷登攀时间:2019-12-12

本报讯(记者 雷登攀)近日从市委宣传部获悉,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内部资料《宣传工作》在2019年第17期刊发了题为《运城市加强“五大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文章,从加强基层组织政治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明家庭优良家风建设、村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市繁荣乡村文化、加强乡风文明的建设经验和做法。

文章指出,近年来,运城市把繁荣乡村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探索实践乡村文化建设新路径,形成“党委牵头、基层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章指出,加强基层组织政治建设。坚持党政主导,完善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启动乡风文明专项规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深厚河东文化底蕴为基础,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施提升基层“两委”主干政治能力的“万人计划”,组织943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全脱产、全封闭培训,有效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

文章指出,加强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以乡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统筹村史馆、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文化礼堂在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市乡村文化礼堂已有48个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乡村文化礼堂为载体,建设“双百”示范点,即建设10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和100个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点;开展“双惠”下乡服务,即传统文化和健康教育惠及乡村。以乡村文化礼堂为载体,持续开展以“群众演、演群众、群众看”为主题的“我有拿手好戏”“村歌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大展演,编排鼓舞人、接地气、正能量的文艺节目,形成了乡村“文化餐桌”上的“家常菜”。

文章指出,加强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探索中,我市紧紧抓住新乡贤这一群体,用制度鼓励激励,在全市形成人人争当新乡贤、争作新贡献的良好局面。除了吸纳在本地耕读的贤人志士,我市还实施“寻乡贤、建机构、评乡贤、用乡贤”的“凤还巢”工程,将走出乡村、关心家乡的成功人士,德高望重的退休还乡人员等吸引过来,让他们成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者、生力军。截至目前,全市本土、离土、外来新乡贤已达12566人,625名返乡人才担任了村“两委”主干,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章指出,加强文明家庭优良家风建设。坚持以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五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建立“三评、三审、两公示、两表彰”机制,确定了“爱党爱国遵规守法星、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星、诚实守信勤俭致富星、崇德向善家风良好星、移风易俗卫生整洁星”的“五星”创建内容,将创建标准细化为62项,并对每项内容明确量化分值,确保星级文明户评得出、立得住、示范引领效果好。通过评选“民星”,并借助“民众”追“民星”的带动效应,搭建起“星级户+大礼堂+新乡贤”的乡风文明建设体系。目前,全市已评选“星级文明”8746l户。其中,“五星级文明户”10430户。

文章指出,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各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乡贤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禁毒禁赌协会、民调理事会“一约七会”,对破除乡村社会陋习、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引领社会新风、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让乡村文明新风吹拂河东大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