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小村庄里的大幸福

——盐湖区陶村镇大村建设文明乡风工作纪实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1-29

▲大村文化广场的笑脸墙上,村民们灿烂的笑容感染着过往的人。 本报记者 裴旭薇 摄

■本报记者 裴旭薇

盐湖区陶村镇大村是个仅有523口人的小村庄。在这里,宽阔笔直的主巷道连接南北,一排排整齐的民房贯通东西,美化亮化工程让乡村更美丽,水、电、暖、燃气、公交车样样都不落下,家家户户门前悬挂家风家训,宽敞大气的文化大礼堂是村民的精神家园,日间照料中心一日三餐温暖老年人的心窝……村民们都说,生活在大村,既有城里的便利,又有村庄的舒适。

近年来,该村立足乡村振兴,通过“村规民约”“一约七会”等载体,创新乡村治理,重视文化兴村,邻里和睦、孝老敬亲、文明和谐,村民人人讲道德、个个当模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文明村。

家风家训世代相传

“义字当先、德字为本、崇德扬善、友善乡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邻里和睦、节俭家荣”“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与人为善、孝敬长辈”……在大村,家家户户都在门前亮出自家的家风家训,村民们把家风家训作为“座右铭”,时刻激励着自己和子孙后代,希望能将家庭的优良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村里有女子出嫁,娘家父母也会把自家家风家训作为陪嫁的嫁妆,希望出嫁女子在婆家也能勤俭持家、孝敬公婆。

该村今年54岁的李文红是市力行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受到同样是教师的父亲的影响,李文红和爱人30多年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爱生如子,殚精竭虑,为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李文红为自家制定的家风家训是“子孝家和、夫尊妻荣、言传身教、勤俭节约”。多年来,他带头践行先辈遗训,教育后代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他的影响下,他兄弟姐妹4人共8个孩子,个个都考上了大学,最好的一个考上了清华大学。如今,李文红在事业上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而他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对社会有用的新人。

今年63岁的村民王进多年来一直教育孩子做人要厚道,要诚信待人,她为自家定的家训是“勤劳节俭、重义守信”。如今,她的儿子在省城从事农产品贸易的生意,由于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管理有方,生意一直顺风顺水。王进告诉记者,儿子还会定期回来看望她们老两口,生活上不让父母受一点委屈。

“这些家训或是村民自己总结出来的,或是家族流传下来的,蕴含着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风采。”大村党支部书记李武存告诉记者,“村民把家训亮出来,村里统一制成牌匾挂在各自家门口,这对村民言行举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李武存看来,一个村子的风气如何,和村里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有每个村民都积极向上,整个村子才会朝气蓬勃。

文化兴村助力文明乡风

大村位于陶村镇西南,紧邻太风路、大运路,村内国道、乡道、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由于耕地少,多年来,村民大多到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工就业,年轻人则组建了多个工程队,专门承包市区范围内的水电暖安装工程,村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轿车,过上了好日子。

经济富裕的同时,大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村干部进一步整合资源,建起村文化礼堂、新时代大讲堂、农家书屋,组建文艺宣传队、志愿服务队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同时,在村文化广场设立“村规民约”“德孝榜”、笑脸墙和健身设施等,设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孝文化及新时代新思想的文化巷道,让文化氛围散播在全村各个角落,用先进文化影响村民,进一步引导村民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新风正气。

该村面积1000平方米的文化大礼堂内,不仅有优秀家训选粹、礼仪习俗、族规村训、村名史话和珍贵的红色文化遗存、琳琅满目的藏品展示,还有66岁农民篆书手抄、十多本厚厚的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九大报告全文。每天,位于文化大礼堂的农家书屋都会有村民前来读书看报,新时代大讲堂定期也会举办讲座,为村民讲解最新时事政治、国家政策、健康知识等,引导村民做新时代的农民。

自2017年以来,大村“两委”班子在陶村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盐湖区舜帝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实践活动中创新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聚气,以优秀传统文化塑形铸魂,以实践活动成风化人,使得小村庄焕发出了乡村文明新气象。

“村里环境整洁,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我们的心情更舒畅,生活也更幸福了,大家伙儿都说是赶上了好时代。”村民郭点东告诉记者。

“一约七会”创新乡村治理

近年来,为了推进移风易俗,去除红白事的陈规陋习,该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村民形成红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社会新风尚。如今,在大村,村民除了结婚、丧葬外,孩子满月、三岁、十二岁、乔迁、过寿等一律不办。

今年63岁的薛修伦是大村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也是一名老党员。由于为人正直又热心肠,多年来,他一直是村民办事的主事人。如今,他认真落实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章程,严格控制席面和各项费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刹住了许多不好的风气。“这几年,村里宴请少了,规模小了,不炫富、不攀比、不搞排场的新风尚逐渐深入人心。”薛修伦说,红白理事会制度让所有人都一个标准,为村民减轻了很多经济负担,得到村民的拥护和自觉遵守。

为了推进和创新乡村治理,该村在盐湖区较早建立“一约七会”乡村新组织,除了红白理事会,还包括“村规民约”及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新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民调理事会等6个村民自治组织,进一步推进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工作机制,提升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使得村风、民风大为好转,吸引了盐湖区乃至全市多个村庄前来参观学习。

去年以来,该村按照“爱党爱国遵规守法、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勤俭致富、崇德向善家风良好、移风易俗卫生整洁”五项标准,先后评选出45个五星级文明户。该项评选活动在全村兴起了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热潮,村民纷纷以五星级文明标准来规范自己,文明之风吹遍大村。

乡村要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大村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移植到日常乡村治理之中,促进了农村移风易俗,孕育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李武存告诉记者,下一步,大村还将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方面创新方式方法,让文明乡风更加深入人心,让大村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