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我市中小学校养成教育发展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10-25

记者 郑 菲

见到教师要问好;上下楼梯互相礼让;不乱扔果皮纸屑;公交车上礼让需要帮助的人;上课要准时;课堂上坐直,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上课认真听讲,不说小话不开小差;早晚刷牙,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近年来,我市多所中小学校注重养成教育的实施,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品德入手,扎实推进学生养成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好品质的形成,也是好的教育的体现。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最重要的教育成长期,这也将成为他们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最好时期。

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多所学校,了解这些学校养成教育的做法。

小学:良好习惯初养成

临晋小学是临猗县一所寄宿制学校。在学生成长重要阶段,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孩子的学习、生活的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自然而然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任。

一直以来,临晋小学秉持着“教孩子五年,想孩子一生”的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一套以德育教育为主的养成教育体系。

该校政教主任王波介绍,为把养成教育真正贯彻到位,内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利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班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学校还结合重大传统节日开展“学雷锋月”“红领巾爱劳动”“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一系列活动,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次,学校建立教师和学生值周制度,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坚持学生自主管理。每一天值周学生配合值周领导进行卫生督查、纪律督查、行为习惯督查、餐厅管理等工作,发现违纪行为登记记录,每周一小结,并评选出优秀班级。

最后,学校利用“筑梦之声”广播站,每天播放不同的主题与内容,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全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重点在他们的行为习惯上,为的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学生自制力等。我校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通过军训、铭记小学生行为规范准则来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纪律性和意志力。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多留守儿童,我们也呼吁家长,无论多忙,都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王波说。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几年来,稷山县西街小学对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养成教育。

在最初实施阶段,西街小学成立了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制订出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案。随后,学校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制定了《西街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要求》《西街小学班级管理细则》《西街小学班主任职责》等文件,从校内外、课内外、两操、路队、集会、卫生、值日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要求和量化评选。

为让养成教育实实在在润化于学生心中,西街小学将规范要求编成口诀、顺口溜、儿歌,并充分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和各种活动,不断向学生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校将每周三早上30分钟定为诵读时间,下午20分钟定为书香小课时间,培养学生每一天都朗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该校政教主任张良枝告诉记者:“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养成教育工作要从细微处入手,反复抓、抓反复。习惯养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全面配合,多渠道、多方式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共同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更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引导,使养成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初中:良好习惯再培养

学生着装整齐、尊敬师长、谈吐文雅、上下楼梯井然有序、跑操整齐划一,这是市实验中学学生在养成教育中逐渐形成的面貌。

该校德育处主任贾春介绍,市实验中学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四化”德育体系,即全员化、精细化、小组化、多元化的德育体系,通过“四化”德育体系引领养成教育。

“全员化”即人人都是养成教育的工作者。学校每一位任课教师、行政后勤人员都有育人之责。每周,教职员工都要填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检查表”,编成“育人工作信息”向全校公布。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面向一个学生开展亲情化、个性化育人活动,动态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轨迹,细微了解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情况,给予有效指导,并做好定期跟踪回访工作。

“精细化”即时时都是养成教育的良机。从入校、课前自主、课堂纪律、课间活动、放学离校等关键时段共40条细则对学生规范要求,各年级组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每天都进行检查并在班里进行教育。

“小组化”即事事都是养成教育的载体。学校管理年级化,年级管理班级化,班级管理小组化,各班设置班级日志,从课前、课堂、卫生、两操等进行检查,由值日班干部负责,同时实行小组间互相监督;每周五统计得分情况,周一对本周各组情况进行通报,选出本周优秀小组。

“多元化”即处处都是养成教育的环境。学校建立开放图书室、少年农学院,让学生滋养心灵,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实施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同步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完美结合、校园引导与社区管理双重构建,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贾春告诉记者:“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一种综合教育,也是对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怎样做事和做人的教育。初中生从小学生转变过来,不乏学生在行为、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到初中后,学校应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严格要求,对学生进行再培养。”

高中:良好习惯深加强

风陵渡中学是我省首批重点中学,荣获过全国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风陵渡中学始终秉持“关爱生命,注重实践,自主成长,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多措并举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在培养学习习惯方面,风陵渡中学通过知识落实对抗赛,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掌握知识,培养了良好学习习惯。另外,学校开展全方位的激情教育,每天早中晚三次“激情宣誓”,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通过开展阳光跑操活动、培养文明就餐习惯、强化宿舍管理,严格要求学生习惯的养成。例如就餐习惯,学校将餐厅座位分配到班到人,要求学生保持自己座位周边的卫生。学生按指定路线上下楼梯,排队打饭,到自己座位就餐,人人参与光盘行动,饭后自己收拾餐具。如此的就餐秩序,整顿强化了学生的规矩意识,保障了师生的就餐安全,培养了学生自理能力和节约意识。

不乱扔垃圾、不打骂推搡、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课不交头接耳、勤换洗衣物……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就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只有在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下,孩子才会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