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运城市创新型乡镇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10-14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建设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为抓手,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县域创新创业格局,促进实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建设和发展创新型乡镇,是培育新发展动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创新型乡镇的

内涵与基本要求

建设创新型乡镇的实践探索,十多年前在一些地方就已经开始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新发展有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

(一)创新型乡镇的内涵与外延

从2005年以来,北京、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先后开展了创新型乡镇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丰富的经验。

从理论研究来看,学者对创新型乡镇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从开始时注重多种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如通过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现代创新要素的引入,整合开发本土的传统知识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探索出独特乡村经济发展、价值创造和社会治理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的农村乡镇,到突出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如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现代创新要素的注入,整合本地传统资源等优势,转变乡镇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与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乡镇,再到强调“科技”对创新的牵引作用,如科技小镇是“小镇+科技”。它的发展方向是“小镇+新兴科技+产业智造+产业创新”,科技小镇一定是将科技融入小镇的生态圈中。因此,科技小镇的空间布局是“科技综合体+生态旅游体+城镇服务综合体”,也就是说科技小镇的科技产业一定是集科镇、科文、科游于一体的。

从创新型乡镇内涵的发展可以看出,在诸多创新要素当中,“科技”是核心要素,对创新型乡镇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科技”要素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又与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综合以上分析,创新型乡镇是以科技为引领,综合资金、人才等要素,通过政策进行保障,进而形成优势主导产业的乡镇。

创新型乡镇的内涵包括4个层面:

第一,科技是乡镇强势崛起的核心要素,是引领乡镇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创新型乡镇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科技的支撑作用,善于运用科技的力量来推动工作的开展;

第二,科技必须与资金、人才等要素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新发展动能,创造发展潜力,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作用;

第三,政策是创新要素共同发力的粘合剂,将各创新要素进行有机衔接,协调各方面关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新的发展平台和载体,最大限度实现创新发展;

第四,优势主导产业是创新发展的成果,是创新型乡镇的突出标志,从生产要素集聚到形成优势主导产业,从产品优势到产业优势,从单个产品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最终表现为乡镇独特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竞争强势。

(二)创新型乡镇发展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意见》对创新型乡镇的发展目标作出了清晰的定位:近期目标包括创新发展环境改善、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投入增加、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等;中期目标是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的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势突出、生态环境更加友好,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目标的提出,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整体状况,结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既规划前瞻性的发展,又切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极大促进和增强了乡镇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建设创新型乡镇的内容要求是全方位的,既涉及产业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要求,既有政策层面的因素,也有认识层面的提高,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整体。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各地应结合自身发展的整体情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促进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二是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是创新型乡镇建设的主体,企业要牢牢抓住技术创新这个核心,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对人才的要求。大力培养和引进企业家人才、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形成人尽其才的发展氛围。

当前创新型乡镇

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战略支撑。”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创新型乡镇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工作。江苏、浙江、海南、江西、河南等省份先后出台创新型乡镇建设的意见和实施办法,江苏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在2010年启动建设创新型乡镇;浙江省2015年提出围绕七大产业培育打造100个特色小镇,创新型乡镇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海南省2018年提出,5年建设9个以上省级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江西省2018年提出,每年要建设50个创新型乡镇,到2020年、2030年,全省创新型乡镇分别要占到全省乡镇数量的10%、30%。

当前,各地创新型乡镇发展如火如荼,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乡镇脱颖而出,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12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开展“创新型试点乡(镇)”评价认定工作,对符合认定标准的乡镇奖励50万元;2018年6月2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5年内省级创新型乡镇数量要达到100个的目标。吕梁市将科技投入、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列为党委政府责任制考核内容,交城县2018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创新型示范县。2019年3月,长治市提出5年内发展8个—10个省级创新型乡镇的目标。晋城市从2018年开始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并大力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工程”。

运城市从2017开始实施“三个发展计划”(龙腾虎跃计划、群星灿烂计划、凤还巢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乡镇发展。

存在问题

与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乡镇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新型乡镇培育和发展较为迅速,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乡镇创新水平总体仍然比较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突出,而且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乡镇创新资源要素集聚难,难以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

(一)整体发展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足

从发展规模上来看,各个乡镇虽然纵向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横向来看,受制于区域位置、产业规模等因素影响,运城创新型乡镇的发展规模都普遍偏小,产值和效益较低,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二)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创新空间受限

近年来,运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全市GDP为1509.6亿元,同比增长7%;财政收入158.9亿元,同比增长2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7亿元,增长20.3%。但作为欠发达地区,运城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财政收入不足,全市对创新型乡镇的投入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的创新发展的速度。

受发展规模、技术水平、整体效益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本对创新型乡镇的投入有限。受资金限制,一些大型的生产设备难以一步到位、创业创新平台的建立和发展进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规模化发展的要求。

(三)创新人才资源匮乏,发展后劲不足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型乡镇的核心发展要素是技术,技术的基础在人才。受发展空间、个人待遇、生活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一方面,优秀的人才很难被引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培养的人才,反而被条件好的地方和企业挖走,造成人才的流失,所以,人才资源在乡镇短缺情况较为普遍,“人才洼地”效应被不断放大,对创新型乡镇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

(四)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制约因素较多

一是企业为主体的体制机制还有差距。一些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对研发投入没有中长期的规划和投入的比例规定,往往是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多投入一些,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投入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研发投入和稳定性和长期性发展。企业内部科技研发队伍不健全,领军人才少、高层次研究人员缺乏、研发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科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科技管理部门对国家省市的科技政策宣传和把握不到位,服务意识不足,习惯于行政化思维、创新思维欠缺,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不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创新的成本。一些管理部门的科技资金设定的条件多、门槛高,造成的结果是资金投向大企业多,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形成了锦上添花工作多,雪中送炭不及时的问题。

三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体制不完善。虽然多个高校和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了研发中心,但联系相对松散,随机性较强,没有形成协作的规范化和日常化,一体化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积极完善

创新型乡镇发展路径

当前,我省创新型乡镇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发展前景良好。进一步培育打造和加快完善创新型乡镇,需要各级各部门综合施策,从系统性角度出发,做好五大工程引领,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扩大发展规模、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综合实力。

(一)实施理论创新工程,优化提升认识水平

一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经济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根本遵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际与国内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性集成。坚持立足新发展理念思考问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牢牢把握。

二是提升科技兴镇理念。新发展理念中,“创新”理念是第一位的,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型乡镇建设的关键是实现科技创新,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树立科技立镇、科技兴镇、科技强镇理念,提倡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准确及时掌握乡镇的产业和行业发展趋势、前沿信息、最新动态。

(二)实施政策引领工程,强化政府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创新型乡镇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政策性投入力度等多种途径,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二是政策倾斜。在土地、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做好服务。

三是打造服务平台。通过积极构建技术共享平台,打造“双创”基地,沟通高校开放研究平台,建设中介服务平台等方式,促进区域内外信息、技术、服务等共享。

四是减税降费。用足用活当前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创新型企业负担,减少生产成本,保证创新型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实施筑本强基工程,聚力打造龙头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建设创新型乡镇,必须高度重视企业。

一是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技术,通过设备引进、改造提升、技术攻关等措施持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着力打造企业产业链。持续延伸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重点瞄准装备制造、煤焦化一体、煤气电、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发产品,壮大企业规模。

三是完善企业发展的生态链。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关联企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增加生产效益。

(四)实施优化激励工程,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是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内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中坚力量,培养内部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岗位实训、学徒制、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二是建立校企联合通道。选择本乡镇产业企业有关联的学校建立业务联系,通过共同培养、设立奖学金、半工半读等形式培养后续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扩大用人选择空间,增加选才用才渠道。

三是积极引进人才。对涉及企业产业关键技术的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设立顾问、特约专家等形式储备企业和产业的人才库,与发达地区企业对接建立定向交流机制,形成稳定的专家、技术工人支持。

(五)实施创优环境工程,营造宽松发展氛围

一是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创新型乡镇发展的前提,法治环境不完善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而影响创新型乡镇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依法行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不能滥用权力;其次,司法机关要公平司法,守住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依法进行判决,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再次,企业等经营主体要坚决守法,不越底线,不踩红线,合法经营。

二是优化“六最”营商环境。努力建设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以“两集中两到位”为抓手,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大厅,“一口受理、一站式办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行政审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三是营造人尽其才的人才环境。始终从创新型乡镇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方法让人才发挥其最大价值。要提高人才的待遇,对技术人员“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用待遇体现对人才的关爱。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解决好他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思想。要保证他们的发展空间,在外出进修、升学深造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形成人人想成材、人人能成材的良好氛围。

执笔人:郝向耕 王志刚 段笃屏 马红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