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河东乡土里的艺术之花——“运城农商银行杯”首届农民画展侧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9-27


一幅幅作品新颖别致

“大红,明黄,墨蓝……”走进市群艺馆农民画展展厅,饱满热烈的色块大片撞入眼帘。和常见的油画、水墨不同,眼前的一幅幅作品用色大胆、线条奇特、内容新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左上角半个太阳,右上角绿色与黄色拼接而成一只抽象的龙;一面国旗占画纸的三分之一,六朵向日葵欣欣向荣;一只大眼睛表示人物的侧面,两只眼睛表示正面,演绎出一群敲锣打鼓的人;再装饰几朵祥云,几瓣莲花,以淡蓝色铺底。”这便是李建肖《欢度国庆》整幅作品的内容。其自然流畅的绘画技法,一下子就抓住了参观者的眼球,同类型作品还有《生生不息》《麒麟送子》等。

李惠芳的《和谐家庭》描绘出一幅其乐融融的农家乐场景。梯田围起来的小院里,洗衣服、做饭、怀抱婴儿的妇女们和谐而美好,远处还有耕作的农夫、玩耍的孩子,邻里和睦,让人向往。还有她的《桃花节》《年夜饭》两幅作品,浓郁的北国风情扑面而来,鲜艳夺目的色彩,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刘芸的《回娘家》,将剪纸和农民画糅合,充满了乡土风情的味道;刘泽民的《美丽乡村》《丰收曲》,画出了自己对新农村的感知;卫爱良的《和谐社会,幸福家园》《金秋小院》、冯淑玉的《丰收》等,用热烈的笔触,色彩斑斓的画面,反应了新农村的新景象。还有一些作品,如《磨盘听古》《石榴分子》等,则以民间传说为原型,在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创新,新颖别致。

农民画衍生品美观实用

一幅幅作品,展现了创作者们一颗颗热爱家乡的赤诚之心。他们用高涨的热情去创作,每个人的作品都有鲜明的特色,有的取材于古老的民间习俗、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有的取材于富有时代气息的农村生活,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此次画展中,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刘翠娟制作的农民画衍生品。抱枕上的小狗、帆布鞋上的小姑娘、帆布包上的盐湖、甚至还有画在筛子上的乡村风景,品种丰富,题材广泛,构图简练传神。这些衍生品上的画作,均由刘翠娟自己创作。她说:“这些作品上的画是采用特殊颜料绘制的,就算水洗也不会掉色。”既美观,又实用。

这些画作基调昂扬向上,内容充实,构图以情为主、以意为主、以神为美。内容追求充实饱满,形象追求情真意真,构想奇特,意境欢快,神态生动,颜色明快,画面和谐鲜活。

河东艺术之花惊艳绽放

农民画,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抽象夸张,简练浪漫。身处展览厅,这种感觉会更真实,也更令人赞同。

这些作品,画面布局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色彩不受自然真实的局限,创作的形象不是具体的形体,不受常规比例的制 约。创作者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画作形成了土中见雅、拙中见美、地域风格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风格。它们色彩对比强烈,火红热闹,以平图为主,兼有烘染,色块大而不呆板,具有强烈的民俗画色彩。

“我没专门学过画画,我们祖上三辈都是搞刺绣的,刺绣就需要自己创作、自己画,画好以后才能绣,不画就没法绣。总麻烦别人也不好,不方便,所以我们就学着自己画。”农民画画家李田青说。

或许这些农民艺术家没有专业的美术功底,不懂得透视、光度、人物比例等专业绘画技巧,但他们有着丰富的民俗学知识。他们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用眼发现,用质朴的笔触,将日常的点点滴滴,生动地绘制出来。

于是,我们在每一幅作品中,都能品读到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感受到他们用生命勾勒和描绘的激情,感受到他们尽情地享受并陶醉其中,可能这便是农民画赋予传统通俗画的现代生命。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翰墨虽小道,然亦有可观者。粗犷线条描摹梯田风景,五彩水粉涂抹鹾海灵韵。这些农民艺术家,沐浴着时代的新风,感受着农村的变化,用他们质朴的笔触,高歌清风盛世,记录下运城这片土地上的人物风情,让农民画这个孕育在河东乡土里的艺术之花,绽放得那么惊艳,那么美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