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云云村满满的正能量——访稷山下王尹村党支部书记卢建师(上)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9-17

▲卢建师近影 卢志峰 摄


□记者 张建群 薛丽娟

9月5日8时,我们从运城市区出发,前往位于稷王山山脚下的下王尹村采访。

这一刻,我们本次的采访对象——下王尹村的领头人卢建师,已经在田地里打了两个小时的核桃。在我们到来之前,他还要认真地打下去。

这是他的生活常态,每天清晨五点下地,劳动到八点,然后参加乡里、县里的会议,或者安排村子里的一切公共事务。

他是新中国农村基层的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他也是一位从不脱离生产一线的农民。

稷王山,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有中国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留下的足迹和汗水。穿越几千年的历史,这种敬畏大自然、挚爱土地与劳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还在这里的人们心中久久留存,并且顽强生长。

一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能有多少故事?多大本事?多高的精神?多深的智慧?

当天9时30分,我们先走运(城)万(荣)一级路,再驶入稷山高速入口,短短几分钟后,沿高速引桥南行500米,一个绿树葱茏、鲜花点缀、道路平展、民居整齐的村庄映入眼帘。

下王尹村到了。因为它位于稷王山前,云雾缭绕,当地的人们习惯叫它云云村。

9时40分,一个身材魁梧、目光炯炯、肤色黑且亮的中年汉子迈着沉稳而矫健的步伐走到了我们面前,他就是卢建师书记。

身上的那种自信、目光中的那种坦诚与睿智,还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气质,是豪气?是胆气?是英气?好像都有,又好像都不那么准确。

一个词汇跳入我们的脑海:这是一个大山的儿子的形象,只有这样的身板与精气神儿才能担起那么多的事情和那么多的光芒。

卢建师,1966年生于下王尹村,高中毕业,在当时算是村子里不多的文化人之一。他当过4年民办教师,后来被村党支部老领导强行叫回,进了支村委班子。

老同志们看好他,但他只想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营生,奉养父母与妻小。志向不在当村长,他的能力却在稷王山下蓬勃绽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开的砖瓦窑,年年是大年,效益出奇的好。

老支书年事已高,力荐他为接班人,大伙儿也上下一致看好他。

乡里领导找他谈话,老支书与他交心,村民的选票整齐划一地投向他。

“我被大伙儿绑上了战车!”他说。

一场大雪带来的考验

虽然已有数十年的村干部经历,但那毕竟是“跑腿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今成了村里的领头人,乡亲们看着他,县上、乡里的领导看着他。

2008年腊月的那场雪断断续续下了两个多月。稷王山下的下王尹村,冰雪覆盖,银装素裹,美如画卷,然而,人们出行的路也断了。

住在稷山县照顾孩子的卢建师,提起回村就头皮发麻。他知道,村子里雪后路上结冰,不要说车不能走,人都寸步难行。

那厚厚的积雪、泥泞的路,像稷王山的石头一样,重重地压在乡亲们的头上,也压在卢建师的心上。

眼看着就是春节,不能让大家出不了门,亲戚们进不了村。他认真地思考了一整夜,有了主意后,他回到了下王尹村。

他开了三个会。这三个会不是寻常的会,而是要解决问题,确保完成任务的会,也是卢建师深思熟虑之后感觉必须要召开的会。

第一个会是班子会,目的是让大家知道扫雪这件事情,达成共识。

第二个会是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广泛听取民声民意,让大家说意见、摆困难,估计可能发生的情况。

第三个会是开小会,把村子里不同意、不愿意扫雪的人集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目的还是一个,解决问题,完成全村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任务。

然后,他对班子成员明确分工。他自己是第一责任人,其他副职各自承包一个生产小组。明确规定,对不愿意扫雪的人,上门做工作,三次还不行,报回支部,由卢建师亲自登门。

扫雪看起来是件小事情,但也面临着复杂情况。有的人将自己院子里的雪扫到大巷里;有的人将平房上的雪铲到刚清扫过的大路上;还有的人消极应对说,雪总有化的时候,扫不扫有什么关系。

但是,春节前夕,清扫积雪,方便出行,也是许多村民的共识。后来,绝大多数人都认真地清扫了自家门前的雪,有一户人家没有清扫,他的岳母来看望女儿,看着满村干干净净的巷道,唯独女婿家门前冰雪满地,她站在女婿门口大声说:我当年是瞎了眼了,将女儿嫁到你这样的懒人家!

女婿一见情况不妙,赶紧清理了自己家门口的积雪。

清扫积雪后的下王尹村,面貌焕然一新。大车进,小车出,老人也自在地在巷子里遛弯。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多少年了,下王尹村人还从来没有这样心齐过,下王尹村貌也没有这样整齐过。那年春节,下王尹村人去外村走亲戚,看到亲戚村里道路积雪遍布,泥泞难行,骄傲地说,我们村可是人人自扫门前雪的!好走。

一场大雪,考验了下王尹村新班子的能力。卢建师和支村委一班人向全体村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场大雪也让卢建师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只要你一心为了大伙儿,这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二是,这世上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不实干的干部。

慈母去世后的感恩

2009年,卢建师常年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去世了。他决定不通知任何人,但是基本的礼节应该有。

那天一早,他在自家门口看到了两位邻居,低声告诉他们:“老妈走啦!你们是咱门前的,有时间的话过来帮帮忙。”

令卢建师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卢家的院子里聚集了数十位上王尹村的人。他们有的是老村干,有的是老党员,还有一些贫困户,都帮着在院子里搭棚、扫地。

让卢建师感动的还不止于此。老母亲停灵在家的日子,帮忙的村民一早就扫好了卢家院子和门口的巷道。那几位老村干更是每天早早到卢家,给予了卢建师最大的关切与帮助。

出殡时,乡上的干部们来了,亲自跟着灵车,送葬到坟地。

神圣的仪式感最能触动人心,卢建师在为母亲送葬的路上,一次次向帮忙的乡邻与送葬的亲友跪拜叩头表示谢意。他在心里一次次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为下王尹村的人们干实事、干好事,要对得起老百姓的这一份情意。

下王尹村任何人家过红白事,卢建师总要亲自上门。贫困的家户,他先送上五千或者一万元;富裕的家户,他要帮着事主查缺补漏,最重要的是他要为事主站台子。尤其是家境艰难的贫困户,他更要为事主长胆气与志气。他知道,村里的领头人到事主家帮忙,对事主是一种精神支撑,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荣光在其中。

生死之外无大事,红白事都是事关生死的大事。他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奉献给村民的大事关口、节点。

村民家中的白事,他不仅要送钱送礼,还要出力流汗,抬棺、送埋的队伍中,人们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就在这一次次的交集中、共担中、同在中加深了,心也贴紧了!

理顺三种关系的智慧

卢建师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他最喜欢的是下地劳动,是目前仍天天下地劳动的乡村党支部书记。

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你不下地,怎么能接地气?脚上没泥,怎么能了解百姓的苦?

这是卢建师说的,也是他身体力行的。

如果说卢建师光会劳动,那是片面的。卢建师还有智慧。在他心中,当好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需要理顺三个关系。

一是上下级关系。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及县、乡领导安排的任务、工作。

二是理顺主干与副职的关系。他充分尊重副职,给大家明确分工,责权利相统一,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理顺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该管的事一定要管,该说的话一定要说。干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有下数。

以下王尹村正在进行的水网改造工程为例,卢建师成立了五个小组:材料组、施工组、财务组、协调组和监督组。

“你必须用制度管人,用感情用人。”卢建师说,“一个支部书记最大的职责是把村里人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激活,让百姓有激情、有热情地参与到乡村建设中,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充满自信与热情的卢建师对下王尹村的工作有自己的远大目标。

不少人知道,这种自信与热情的背后,是他无私无畏的付出,是他用心血与汗水铸就的成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