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五谷丰时间:2019-08-22
舒伯特的b小调第8交响曲通称《未完成交响曲》。这是舒伯特写于1822年的作品。他那时25岁。这部作品是为回报授予他名誉会员的奥地利格拉茨城的爱乐协会而作的,并托人将其作品手稿交给担任这个音乐协会理事长的作曲家安塞姆·胡屯布仑纳。这位理事长对当时知名度不高的舒伯特及其作品根本不当一回事,将这部作品的手稿塞进家里一堆旧谱故纸堆里去了。
历史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名人的作品,在作者去世前未能引起社会的注意,而当作者去世后,才被世人所承认和发掘。舒伯特也不例外。他去世后,名气越来越大。欧洲著名的维也纳音乐协会交响乐队指挥家约翰·赫贝克从那位理事长的弟弟口中得知其兄长家中有一首舒伯特交响曲的手稿,因此找到了这部“失踪”多年的《b小调交响曲》。
尽管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似乎属于“未完成”作品,但实际上它是一部具有舒伯特抒情风格的自由形式的完整的交响曲作品。因为这部作品的两个乐章已经详尽无遗地阐明乐曲里面的抒情形象和情绪。有音乐史家认为这部作品为世界交响音乐揭开了新的一页,盖因此前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总得有三至四个乐章,而这部作品只有两个乐章,却没有缺头少尾的感觉。整部作品浑然一体,被公认为是一部完美无缺的经典之作。此后两个乐章甚至一个乐章的交响乐相继出现。
听着这首《未完成交响曲》,我的感觉是:作为一部交响乐,它完成了,作为一种思想,它永远未完成。而这一点,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如果我们仔细听,第一乐章就带有舒伯特自己的强烈艺术印记——很强的旋律。一组弦乐,或拉,或拨,一忽儿如喃喃低语,一忽儿像轻轻歌吟,似一个情感丰富而又善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思想的朋友,娓娓地向你坦陈他的内心世界。他是忧郁而寂寞的。虽然随之而来的第二乐章带给人一种欢快、兴奋的情绪,乐曲努力把人带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似乎很快要解脱了,但那沉思,那抑郁始终在深处时隐时现,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基调。这是一个人在坦诚地作内心独白,它表达了语言所无法表达的精神生活。有时是专注的凝视,有时是忧伤的沉思,或豁然开朗,或平和宁静,一曲终了,仍旧是愁肠百结,思绪绵绵,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1928年,有好事者于舒伯特逝世100周年之际,欲征稿续完《未完成交响曲》,也确实收到了不少稿件,但最终评委得出结论:《未完成交响曲》已经完成得很完美,所有的应征稿件都是多余的。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